EnterBox 發表於 2019-12-31 13:47:25

評測與拆解支援 USB3.1 Gen2 和未來 8K 傳輸的 Thunderbolt 3 Dock



使用了一陣子 Thunderbolt 3 Dock,整理了一些實測速度和心得和大家分享,這款 Dock 全名是 Halo Thunderbolt 3 Bidirectional 40Gbps Docking,建議售價是 10,500 元。整體外觀的一體性不錯,是整塊 CNC 加工的。



覺得 Halo 很不錯的原因,是因為有支援 USB3.1 Gen2。總共有三個 USB3.1 Gen2 接孔,兩個 Type A 和一個 Type C。不過 Thunderbolt 3 的 data 頻寬最多就 22Gbps,這三個同時使用當然不可能到 30Gbps 啦!實際上這三個 USB 是共用一個 USB3.1 Gen2 10Gbps 的頻寬,不管插在哪一個,都可以達到這個速度。



Halo 的 USB3.1 Gen2 搭載的是 VIA 的 VL820。當同時連接兩個 USB SSD 同時同步讀取或寫入時,VL820 會自動分配 USB 的速度。



在 USB3.1 Gen2 測速部分,使用之前開箱過的 TEKQ 583 Superfast,搭配 Intel 660P 1TB。因為目前 SSD 已有一些資料,先連接 iMac 測速做個基準,寫讀是 870MB/s 和 924MB/s。透過 Halo 連接後測速,寫讀為 740MB/s 和 876MB/s。



如果真的不夠用的時候,別忘了第二個 Thunderbolt 3 也可以當作 USB3.1 Gen2 來使用喔!



這是因為 Halo 使用的是 Intel 新一代的 TB3 晶片 JHL7440,這顆 IC 已經可以不用透過轉接,原生支援 USB3.1。



另一個很有趣,但跟平常使用沒什麼影響的發現。Halo 是開箱至今第一個看到把 Thunderbolt 3 獨立一個模組的做法,根據原廠的資料得知,這樣的做法可以降低 TB3 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成本,運用上也更為彈性,模組化的設計挺厲害的。



所以這個搭載 JHL7440 的模組可以從主板上取下。



在 Thunderbolt 3 測速部分,使用之前開箱過的 TEKQ Rapide Thunderbolt 3 SSD 480GB。因為目前 SSD 已有一些資料,先連接 iMac 測速做個基準,寫讀是 1,341MB/s 和 2,433MB/s。透過 Halo 連接後測速,寫讀為 1,026MB/s 和 2,407MB/s。除了寫入速度有損失 24% 左右的速度,但也在 1,000MB/s 以上。而讀取速度倒是沒差多少,算差個 1% 而已吧,都穩穩在 2400MB/s 以上。



CF 卡槽規格是 CF2.0,SD 卡槽支援 SD4.0 的傳輸,都是目前極快的記憶卡傳輸規格,對有在拍照、攝影的人來說非常實用。



尤其現在筆電越做越輕,很多筆電都沒有 SD 卡槽了,具有相機讀卡機的 Dock 真的有打到相機、攝影機用戶的痛點。



SD 卡速度實測,使用目前手上最快的選手 TOSHIBA N401 128GB。在 Halo 上測速,速度與當時測速的速度相同。



RJ45 網路連接埠支援 GbE,與 iMac 機身上的速度一樣。這部分算是中規中矩,大部分 Thunderbolt 3 Dock 都是 GbE 的網路。但相較平常我們在用的 NAS 都遠超 GbE 來說,且已有不少 10GbE 的產品來說,GbE 使用上有點雞肋。目前想到的一個用法,就是讓其連接只有 GbE 的電腦,或許上傳檔案和音樂播放訊源的任務,可讓另一台電腦擔當,讓主力 iMac 當作喇叭。



拆解後發現 Halo 中很多晶片都是螃蟹家的產品,其中 Realtek RTS5411E 是從 USB3.1 Gen2 分出來的 USB3.1 Gen1。GigaLAN 與一旁的 CF2.0、SD4.0 共用 RTS5411E 的 USB3.1 Gen1 頻寬。但以我們目前的使用需求只有 SD 卡和網路來說是綽綽有餘了。



SD 讀卡機搭載的是 Realtek RTS5329,支援 SD4.0。CF 讀卡搭載的是 JMicron JM578,支援 CF2.0。



RJ45 搭載的是 Realtek RTS8153B,支援 GigaLAN 的網路速度。



連接筆電時,可以提供 60W 的電力。如果是 MacBook Pro 13 吋跟原廠充電器是相同的瓦數,而充 MacBook Air 或是 MacBook Pro 15、16 吋也是可以的。為 MacBook Pro 提供 60W 充電,但不傳輸資料。正面最高到 38.1 度,背面最高到 39 度。溫度比較高的地方在 TB3 連接的區域。



背後的 I/O 考量很周到,每個連接埠之間都有適當的間距,不太容易有卡到接頭的問題。I/O 旁邊也有清楚標示規格和速度,像是記憶卡就有標示 CF2.0、USB 有標示 USB3.1 Gen2。



DP 部分支援到 DP1.4,且 Noda 也會附上支援 DP1.4 2m 的線材。從新聞稿的資料得知在 DisplayPort 搭載的是 Synaptics VMM5330。可惜目前手上沒有 4K 120FPS 或 8K 60FPS 的 DisplayPort 螢幕,所以無法實測看看效果。



DP1.4 8K 60FPS 的厲害之處,不只是因為現在主流螢幕還沒達到 8K 這個規格,其實現在很多 Thunderbolt 3 Dock 也無法達到 8K 輸出喔。因為目前市面上還有不少 Dock 使用的是上一代 Alpine Ridge 最高支援到 5K 60FPS。而 Halo 因為是新產品,直接使用了 Intel 新一代 Titan Ridge 的 Thunderbolt 晶片才有支援 8K 60FPS。此外也如前面所述,新一代 TB3 晶片才能有原生支援 USB3.1 的功能。



先前我們改裝過 iMac,所以留下了這個畫面 iMac 主機板的畫面,圖中藍色區塊使用的是 JHL7540 晶片。最新的 iMac 27 5K 2019 雖然搭載了同為 Titan Ridge 的 JHL7540,但目前已知的消息是,由於 Radeon Pro 的顯卡最多只能輸出 5K,因此即便有了 8K 螢幕,目前的 iMac 應該也無用武之地。現在使用 8K 真的太遠,理性想一想,8K 算是個看得到吃不到的規格,以後有訊源、有螢幕再讓 Halo 8K 大顯身手!



所以目前使用 Dock,還是著眼於將 I/O 拉到前方,避免到背後插 Thunderbolt 的麻煩。並且不管是 Thunderbolt 3 SSD 還是 USB3.1 SSD,都盡量將頻寬發揮。而因為我們已經有 USB3.0 的 SD 卡讀卡機,其實跑在 iMac 的 USB3 Type A 就足夠,Dock 上的 SD 讀卡功能就當是一個備援。有時雙機或三機作業時,記憶卡就會有兩三張,讓工作備份更加快速。



Noda Halo Thunderbolt 3 Dock 實測重量 318g,真的是目前開箱過最輕的 Thunderbolt 3 Dock。



在 I/O 連接部分有一些粗糙的邊緣,在使用時很容易看到,希望之後可以改善,算是美中不足的一些小遺憾。



倒角部分沒有使用常見的拋光,而是選擇了陽極處理,非常特別。表面的磨砂處理也比較粗,個人是比較希望再細緻一點,摸起來比較舒適。



很喜歡其底部的腳墊使用弧形款式,因為這樣在移動時會有一點點阻尼感,輕移時也不會覺得阻力太大。



剛好最近手上有台 ASUS ZenBook Pro Duo UX581GV,具備 Thunderbolt 3,實測連接 Noda Halo 也是可以正常使用。



無風扇的設計,也基本確保不會有風扇噪音、風扇震動、灰塵積灰的問題,但是這樣容易造成的過熱問題。
https://youtu.be/Y4g8m6JMaQg
實際在 Halo 上,除了沒用到 DP 的 18Gbps 頻寬,剩下 22Gbps 是用盡各種 SSD 連接在上面,以將 data 頻寬跑滿為目標,連續跑了一小時,包括 AJA 都跑了 64GB 的檔案。正面溫度最高測到 37.1 度,速度也沒有因為發熱而降速。



如圖銀色的 Noda Halo 與太空灰色的 MacBook Pro 搭配,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出太空灰色和 MacBook Air 的金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評測與拆解支援 USB3.1 Gen2 和未來 8K 傳輸的 Thunderbolt 3 D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