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Box 發表於 2019-12-12 21:55:17

MagSafe 回來了~USB Type C 外掛救援神器,還支援 USB 10Gb/s 傳輸



其實磁吸產品出來挺久了,不過這個不是一般只能充電的磁吸 USB-C 接頭。而是支援 USB3 傳輸的 iEasy,且同時開箱第三代支援 Thundebolt 3 款式的!OneMore 的 iEasy 大小非常迷你,大概跟指節差不多大。



裝在裝置的子端,可以看到上下兩排金屬接觸點,所以正反插都是可以的,不用考慮方向性。另外細看在子端上下兩排金屬接觸點中間有三個洞,是與母端對齊固定的。



小缺憾是,iEasy 第二代寬度大約是 16.1mm。對應放到 MacBook Air、MacBook Pro 上,無法同時使用兩個 iEasy 第二代。但是能以第一代 iEasy 和第二代 iEasy 搭配使用,就不會有卡到的問題。



MacBook Pro Type C 開孔大約是 8.35mm,對比之下 iEasy 第二代的寬度 16.1mm 接近是兩倍,希望未來能夠做窄一點。平款和 L 款,兩款的子端是可以交叉使用的,所以使用性上很方便。不過每一代的 iEasy 接頭是沒有共用的喔,所以不要拿第二代的去接第三代,接不上去喔。



有賴於 Type C 的普及與通用性,其實轉個想法,iEasy 不一定要裝在筆電上,其實裝在外接裝置或是充電器上也是可以的,這樣就可以基本解決子端在筆電上互相卡到的問題。

SP Bolt B75 Pro 1TB 對創作者的實際幫助

廣穎 B75 Pro 是我們先前開箱的 USB-C 行動固態硬碟,既然同樣是 Type C,所以這次也嘗試將 iEasy 裝在上面來使用。



平款跟 L 型款都可以插在 SP B75 Pro 上面。當然這樣就幾乎沒有防止線被踩到保護裝置的功能,實際上拉到線,因為固態硬碟太輕,也會一起噴走啦。



好處是連接上就比較簡單,但實際應用場合,目前是想不太到。提醒大家,傳輸資料時小心不要碰到電腦和外接裝置,不然有時碰到就會讓磁吸頭斷路。



iEasy 的磁力適中,設計還是挺不錯的。雖然有看到別人說插在筆電上,有時會連根拔起。實際用了一下,這樣也挺方便的呀,搞不好是設計者原本就考量到的功能。使用平款時以「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分離比較簡單,相較之下垂直拔起或斜角方向需要比較大力。回想以前 MagSafe 也是上下、左右很好分離,如果是垂直是要比較大力的。



另一款 L 型款也很有意思,是 iEasy 全系列中唯一的 L 型款。



實測踢到線、勾到線、大力拔線,iEasy 都能發揮磁吸功能保護筆電裝置的作用。



平款接上去,加上線頭就有點太長了。這時候就覺得 L 型款方便也合理一些。



而實測不管插在外接 SSD 端或是筆電端,速度是差不多的,沒有明顯衰減。



在 MacBook Pro 以 AJA System Test,線材經過 iEasy 測試 TEKQ 583 Superfast,寫入大約在 800MB/s 出頭,讀取大約在 900MB/s 出頭。



在 MacBook Pro 以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線材經過 iEasy 測試 TEKQ 583 Superfast,寫入大約在 800MB/s 出頭,讀取大約在 850~900MB/s 之間。



比較奇耙的想法,是線的兩端都加上 iEasy。



測試時也將 iEasy 平款、L 型款交叉測試,或是觀察插在電腦端與外接裝置端差異,又或是線頭兩端都連接 iEasy,測速觀察發現對速度影響都不大,皆與上面的速度差不多。不管是充電還是傳輸資料,使用時溫度也比預期低,大概連溫的感覺都不到,算是還可以感覺到金屬涼的感覺。



iEasy 兩端都有磁力,子端的接觸點是凹圓弧。母端的接觸點是凸圓弧,且稍有彈力。凹槽那端容易卡髒東西,但不用太擔心,跟 MagSafe 一樣擦一下就掉了。



如果是一般輕度使用手機、電腦,不需要傳輸功能,其實用第一代就可以了。如果是有資料傳輸需求,或是一定要有 L 型轉彎,那就用第二代。



看到 iEasy 有這麼多接觸點,但是官網上面沒看到標示出每個點的定義。如果之後有機會可以來試試看,看看對應的是 USB 哪些引腳。



希望之後可以在第一代純充電款也出 L 型款的,且能夠又更多活潑的顏色選擇,像是玫瑰金。



實際觀察 iEasy 運作的過程也很有趣。例如目前是將子端與母端擺成垂直的狀態,且子端是站立的姿態。



第一步子端會先轉向,兩端接觸面會轉成同一水平。並且由站立姿態轉為平躺姿態,兩端接觸面趨向水平。這兩步驟的速度雖快,但肉眼專心看幾次大概可以看到過程,或看到跳動。



接著速度就會大爆發,飛快到肉眼真的看不清。從輪廓可以看到兩端接觸部分已經趨於同一水平面,即將靠在一起。



最後子端與母端接觸到一起。



嘗試比較進階的,讓子端倒立並轉個角度,再來合體。



這樣的姿勢,子端比較容易會有跳動或翻轉,但肉眼真的看不太到,線拿在手上倒是會有一點感覺。

8gRBQmYIhrk

影片中有 iEasy 放慢動作的磁吸過程。



接著看到 iEasy 最新的第三代支援 Thunderbolt 3,不過測試連接了幾個 USB-C 的外接 SSD 也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實測在 MacBook Pro 上經過 iEasy 連接 Thunderbolt 3 外接 SSD,的確可以達到合理的速度,只有微微一點點的損失。



剛好最近手上有台 ASUS ZenBook Pro Duo,其配有 Thunderbolt 3 40Gbps 接口,測試 iEasy 在 Windows 也可以正常使用。



不管是連接 Thunderbolt 3 dock 或是 SSD,裝置都能抓到,除了些微速度損失,剩下連續跑了好幾次測速和傳檔,感覺都挺穩定的,沒發現什麼問題或不正常。



總結來說,iEasy 幫大家重新找回了 MagSafe,我覺得這就是最實用的功能了。建議大家平常沒用時,可以找個鐵板,像是 L 型的書架,透過母頭端的磁力固定在上面,收納上比較方便,也不會打結喔。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MagSafe 回來了~USB Type C 外掛救援神器,還支援 USB 10Gb/s 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