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擎 ASRock TRX40 Creator / 為頂尖創作者而生,高速連接介面一應俱全
AMD Zen 2 微架構與 7nm 製程首次登陸 HEDT 旗艦平台,相信從 Ryzen 3 代的 CPU 發表之後,各位玩家便已經對於 Zen 2 微架構帶來的效能表現所震撼,而針對高端用戶的 Threadripper 系列 CPU 產品當然也不會缺席。
華擎這回也帶來了一系列的 TRX40 主機板,其中 TRX40 Creator 就是其中一張。"Creator" 顧名思義就是以專業創作者為導向的產品線,對於創作者最需要的高速連接介面,當然在這塊 TRX40 Creator 上給好給滿。例如 10Gbps 的 AQUANTIA 有線網路、11ax Wi-Fi 6+BT5 無線網卡、USB 3.2 Gen 2x2、Hyper M.2 等等皆一應俱全,採用伺服器等級的 PCB 與極致供電設計更加能夠確保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令創作過程中不會因為主機板的不穩定而影響系統的穩定性,完全就是為了頂尖的創作者所需要的功能而設計。
產品規格一覽:
尺寸:ATX (30.5 公分 x 24.4 公分)
支援處理器類型:AMD 3rd Gen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腳位: sTRX4
晶片組:AMD TRX40
記憶體:8 x DIMM, MAX 256GB
擴充插槽:4 x PCIe 4.0 x16 (最高支援 x16+x16+x8+x8 的頻寬組合)
儲存埠:8 x SATA 6Gb/s、3 x M.2 Max Type 2280 (PCIe 4.0 x4 Only)、1 x M.2 Max Type 22110 (PCIe 4.0 x4 & SATA)
有線網路:Aquantia AQC107-B1-C 10Gbps + Realtek Dragon RTL8125AG 2.5Gbps
無線網路:Intel Wireless AX200、BT 5.0
音訊:Realtek ALC4050H + ALC1220 Audio Codec
USB 埠:1 x USB 3.2 Gen 2x2 (Type-C)、2 x USB 3.2 Gen 2 (Type-A)、4 x USB 3.2 Gen 1 (1 for Q-Flash PLUS)、1 x USB 3.2 Gen 2 Type-C 前置插座、2 x USB 3.2 Gen 1 19 Pin 前置插座、1 x USB 2.0 9 Pin 前置插座
華擎 TRX40 Creator 開箱
華擎在近幾年的特色產品線上的外包裝,幾乎都有著相當分明的設計,諸如 Phantom Gaming 系列採用紅黑色配色、Taichi 採用灰黑色配色等。這回嶄新的 Creator 系列則是以藍色為基底。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OX1.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OX2.jpg
↑ 外包裝一覽,正面標註產品型號 TRX40 CREATOR,下方標示 TRX40 晶片組與支援 POLYCHROME 燈效控制技術,背面則是有著主機板本體的圖片、後 I/O、產品用料與特色等資訊。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OX3.jpg
↑ 內部包裝一覽,手提握把做於此處,承襲華擎先前高階晶片組主機板的包裝設計慣例。
華擎 TRX40 Creator 主機板外觀一覽,擁有總共三根 M.2 插槽與 8 個 SATA 插槽,並且具備前置 USB 3.2 Gen 2 Type-C 插槽。三根 M.2 插槽上方有著 ARMOR 散熱片,並且所有的 PCI-E 皆採用 STELL SLOT 合金插槽。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jpg
↑ 主機板外觀正面。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5.jpg
↑ 主機板外觀背面。
在這回華擎在 VRM 散熱片上也做了相當高端的設計,靠近左側的部分涵蓋左側 DRAM VRM 與 SoC VRM 部件的位置,並且整片散熱片延伸到將整個 I/O 上方覆蓋,面積十分龐大。而在上方主要 VCore 供電的部分除了以熱導管與前述的部分連接以外,還有一枚主動風扇用以加強散熱,確保整體 VRM 部件可以運行在低溫的環境中。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2.jpg
↑ CPU VRM 散熱片特寫。
FCH 散熱片同樣與具備主動風扇的設計,三條 M.2 插槽上皆有著 ARMOR 散熱片,並且背面已預貼有導熱膠條。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3.jpg
↑ FCH 散熱片特寫。
儲存方面擁有三個 M.2 與八個 SATA,僅最下方的 M.2 能夠同時兼容 PCI-E 與 SATA 通道,前兩個 M.2 皆僅支持 PCI-E ,並且皆走 CPU 內部的 PCI-E 通道,因此建議如果要安裝 M.2 SSD,優先裝在這兩條理論上會有相對更好的表現。此外,八個 SATA 皆採用垂直 90 度設計,避免與顯卡干涉。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4.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1.jpg
↑ M.2 散熱片與插槽特寫,每片散熱片都是分離的設計,互不干擾,因此如果您所使用的 M.2 裝置上方已預先裝有散熱片,也不必將其拆除才得以安裝。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6.jpg
↑ 八個 SATA 插槽特寫一覽,另外旁邊還有 PCI-E 6 Pin 作為顯卡供電用的 AUX PWR,不必擔心多顯卡運作下主機板 PCI-E 既有的供電會撐不住。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HSI.jpg
↑ 散熱片拆卸一覽。
RGB Header 的部分共有 4 個,在主機板 ATX 24 Pin、底部分別各有 +12V RGB 與 3-Pin ARGB 插槽。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7.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8.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9.jpg
↑ RGB Header 位置一覽。
後 I/O 一覽。天線為 Intel AX200 提供,USB 有 4 個 Type-A 的 USB 3.2 Gen1、2 個 Type-A 的 USB 3.2 Gen2、一個 Type-C USB 3.2 Gen 2x2、2.5G 與 10G 網路孔、CLEAR CMOS、BIOS FLASHBACK 按鈕、音效則是最高可支援 7.1 聲道輸出。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0.jpg
↑ 主機板後方 I/O。
華擎 TRX40 Creator 配件一覽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OX4.jpg
↑ 配件部分包含快速安裝指南、詳細的說明書、4 條 SATA 線、3 組 M.2 螺絲與螺絲柱、驅動光碟、後檔板、天線、SLI_HB_Bridge_3S 卡、信仰銘牌貼紙。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OX5.jpg
↑ 天線底部貼有 3M 雙面膠,方便使用者固定。
華擎 TRX40 Creator 用料解析
前面已講解 華擎 TRX40 Creator 大致上的規格、外觀等設計與特色,接著我們將散熱片移除,以進一步分析主機板上的用料與電路等細節。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23.jpg
↑ 散熱片移除後,主機板正面一覽。
CPU VRM 供電一覽,供電為 8+2 相供電。不同於以往在 X570 平台上常見 VCore + SoC 使用同一顆 PWM 的方案。VCore PWM 主控採 Renesas ISL69247,本體最高可以支援 8 相供電。SoC 主控則是採用 ISL69243。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VRM.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CAP3.jpg
在 VCore 方面採用 8 相供電的設計,由 ISL69247 輸出 8 相 PWM 訊號,並藉由 8 枚內部整合 Driver 與上下橋的 ISL99390,達成總共 8 相 VCore 供電。
而 SoC 供電則是採用 2 相供電,2 相 PWM 訊號由 ISL69243 輸出。MOSFET 一樣採用整合 Driver 與上下橋的 ISL99390,達成總共 2 相 SoC 供電。
在電容方面,前段高壓輸入濾波與後端輸出濾波電容皆採用 POSCAP 鉭聚合物電容器,以貼片形式設計於背面。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VRMS2.jpg
↑ 具體 CPU 供電佈局一覽,橘框為 2 相 SoC 供電,籃框為 8 相 VCore 供電。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VRM33.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VRM34.jpg
↑ 記憶體 VRM 供電方面,左右各 4 條 DIMM 分別皆為 2 相供電,PWM IC 的部分採用 ISL69144,MOSFET 則是每相一枚整合 Driver 與上下橋的 Vishay SiC632A。
除了 CPU 與記憶體以外,主機板上其餘的電容幾乎都採用 Nichicon FP12K 的 12Khrs 超長壽命品種,最高程度的提供優質壽命保障。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2K.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2K2.jpg
↑ FPCAP FP12K 電容一覽。
CPU EPS 的位置設計於整張主機板上方的左右兩側,這樣的設計能夠讓 VRM 有著更寬的走空間,使得溫度能夠更低,帶來更好的電源傳輸表現。
另外 EPS+12V2 旁邊有著一枚開關,這枚開關主要的功用為針對 #PROCHOT 訊號機制做出控制,當關閉時系統將忽視 MOSFET 的溫度保護,能夠讓玩家獲得更好的超頻幅度與表現,唯須謹慎注意相關部件的散熱。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2V12.jpg
↑ CPU EPS 插座特寫,分別位於 CPU 左上角與 ATX 20+4 Pin 上方,如果 PSU 只有一個 EPS Connector,那麼只要優先插於 EPS+12V1 即可運作。
有線網路分別搭載一枚 2.5 Gbps 與 10 Gbps 的網卡,2.5 Gbps 採用 Realtek Dragon RTL8125AG, 10 Gbps 則是 Aquantia AQC107-B1-C。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RTL.jpg
↑ Realtek Dragon RTL8125AG 2.5Gbps LAN。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HSLAN.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0G.jpg
↑Aquantia AQC107-B1-C 10Gbps Lan,由於發熱量較高,因此上方也有著散熱片覆蓋。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AX200.jpg
↑ WiFi + BT 部分採用 Intel Wi-Fi 6 AX200 2x2 802.11ax,以 M.2 E-Key 介面與主機板連接。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NVT.jpg
↑ 環控晶片採用 Nuvoton NCT6683D-T。
音效方面,採用 Realtek ALC4050H + ALC1220 音效晶片,搭配日系 NICHICON 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另外更針對 Front Panel 設計了德州儀器 NE5532 放大器,進一步優化耳機的聽感,最高可驅動達 600 歐姆阻抗的耳機。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220.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4050H.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5532.jpg
↑ 音效晶片、NE5532 特寫。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CAP.jpg
↑ NICHICON 音效電容。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NUC.jpg
↑ 在 RGB LED 方面採用 Nuvoton NUC121ZC2AE 32-bit 微處理器進行控制。
前後方 USB 3.2 Gen2 採用 Diodes PI3EQX1004B 做為 ReDriver IC,另外後方 USB 3.2 Gen2 也一併採用 ASMedia ASM1543 作為 USB Type-C 偵測控制晶片。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1543.jpg
↑ ASMedia ASM1543。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RED1.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RED2.jpg
↑ 正面背面 USB 3.2 Gen2 2-Port 各一枚 Diodes PI3EQX1004B ReDriver IC。
後方 USB 3.2 Gen 2x2 Type-C 則是必須倚賴第三方 ASMedia ASM3242 實現,設計於 M.2 E-Key 介面上方子卡,由 PCI-E 3.0x4 通道轉換,最高支持 20 Gbps 的傳輸速度,可以說是相當的快速。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RC1.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RC2.jpg
↑ 子卡與 ASMedia ASM3242 特寫。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33.jpg
↑ BIOS SPI Flash 採用 Winbond 25Q128FWSQ,單顆容量為 16 MB,考慮到 TRX40 平台的 CPU 數量較一般 AM4 的少,不必放入太多微碼的情況下,16 MB 的容量的確是足夠的。另外一旁也具有免 CPU 直接更新 BIOS 用的 FLASH BACK2 IC。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24.jpg
↑ AMD TRX40 晶片組特寫,封裝尺寸方面與 X570 晶片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為了確保 PCI-E 4.0 的訊號品質,使用正反面總共 7 枚 Pericom PI3EQX16000ZHE 作為 ReDriver IC。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EQX2.jp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EQX1.jpg
↑ 正反面共 7 枚 Pericom PI3EQX16000ZHE 特寫。
除了前述的 #PROCHOT 開關以外,TRX40 Creator 更額外設計了 IDT6V4 時脈生成器,可以使得 CPU BCLK 頻率不被 PCI-E 匯流排頻率所牽制,提供平台更好的超頻性。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IDT.jpg
↑ IDT6V4 CLK Gen 特寫。
畢竟身為相當高階的 TRX40 平台,整片主機板上各位讀者也能夠看到有著相當多的高速 PCI-E 4.0 通道的相關插槽,以及需要更強勁的供電。因此華擎在本片主機板使用高達 8 層的 2oz 銅的伺服器等級的 Low-Loss PCB 做為基底,最大程度的確保著整個系統運作的穩定性。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PCB8L.jpg
↑ PCB 採用 8 層板。
ASRock TRX40 Creator BIOS 介紹
BIOS 的 UI 延續著以往華擎在 AM4 系列主機板的設計,僅背景改用了與外包裝相符的藍色搭配。
超頻工具中,包含 CPU、SoC 與 DRAM 等超頻與電壓控制,並且也支援在此設定 AMD Overclocking、Infinity Fabric Frequency and Dividers 的項目與功能。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2.jpg
↑ BIOS 主選單。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3.jpg
↑ OC Tweaker。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4.jpg
↑ 超頻電壓設置,設定成 OC Mode 可以調整更多項目。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5.jpg
↑ 進階功能內有 AMD Overclockin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6.jpg
↑ AMD Overclocking。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7.jpg
↑ 板載裝置設定。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8.jpg
↑ 手遊模擬器會需要的 SVM Mode,預設為開啟。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10.jpg
↑ H/W Moniter,可監控系統各部件的溫度、風扇轉速、電壓等資訊。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BIOS11.jpg
↑ 開機選單。
ASRock TRX40 Creator 軟體介紹
雖然是主打用於 Creator 的板子,整體而言主機板本體並沒有任何 RGB LED 燈效,但這張板子仍然還是留有相關的 RGB Header 與支援 POLYCHROME SYNC 燈效同步技術,並且由於使用了 Realtek Dragon LAN 網路晶片,因此也附贈了相關流量監控、QoS 的管理軟體。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POLYRGB.jpg
↑ ASROCK POLYCHROME SYNC 軟體一覽。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DRG.jpg
↑ Realtek 網路卡亦附贈 DRAGON Gaming LAN 相關軟體,可針對各程式的網路使用情況管理,並且還具備 QoS 功能。
ASRock TRX40 Creator 性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處理器使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並採用 Auto 設定,記憶體方面使用海盜的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4 四通道 8GBx4 3200,並且手動超頻至 DDR4-3600 CL18,散熱器則使用 ENERMAX LIQTECH TR4 240,顯卡方面使用 NVIDIA RTX2080Ti。測試項目將分別測試處理器、記憶體與整台電腦的性能。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CPU 水冷散熱器:ENERMAX LIQTECH TR4 240
主機板:ASRock TRX40 Creator
記憶體: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4 8GBx4 3200
顯示卡:GeForce RTX2080 Ti OC White
系統碟:Corsair Force Series Gen.4 PCIe MP600 1TB NVMe M.2 SSD
電源供應器:Antec HCP-850 PLATINUM
顯示器:ASUS ProArt PA248 (解析度設定為 1920x1080)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3 64bit
CPU-Z 一覽,可一覽平台資訊,處理器為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代號 Starship,採用 7nm 製程,有著 32 核心 64 執行緒;主機板使用 ASRock Creator TRX40 晶片組;記憶體為 4 通道 8GBx4 DDR4 3600MHz;顯示卡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另外也有內建 CPU Benchmark。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CPUZ.jpg
↑ CPU-Z Benchmark,單核 529.3 分,多核 21428.7 分。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一覽,記憶體使用 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4 8GBx4 3200 記憶體,並且手動超頻至 DDR4-3600 CL18。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AIDA64.jpg
↑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讀取 93895 MB/s、寫入 95675 MB/s、複製 98689 MB/s、延遲 82.2 ns 的表現。
CPUmark99 測試,主要測試處理器單執行續的運算能力,分數為 797 分。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99.jpg
↑ CPUmark99 單核效能。
CINEBENCH R15 與 R20 是基於以 CPU 進行圖像渲染,衡量 CPU 效能的測試項目,3970X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7331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更有著 16981 pts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為 207 cb、516 pts。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CB.jpg
↑ CINEBENCH R15 與 R20 測試。
7-ZIP、WinRAR 以多核心進行壓縮與解壓縮性能測試,性能分別為 249487 MIPS 與 24937 KB/S。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7Z.jpg
↑ 7-ZIP 效能測試。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RAR.jpg
↑ WinRAR 效能測試。
Corona Benchmark、V-Ray Benchmark 兩者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並以完成時間、單位時間渲染量為評比指標。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CORB.jpg
↑ Corona Benchmark,總花費時間為 29 秒。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VRAY.jpg
↑ V-Ray Benchmark,性能為46681 ksamples。
影音轉檔方面分別採用 X264 與 X265 FHD Benchmark,3970X 於 X264 項目中有著 74.08 fps 的表現,而 X265 則有著 135.32 fps 的表現。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X264.jpg
↑ X264 FHD Benchmark。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X265.jpg
↑ X265 FHD Benchmark。
PCMark 10 Extended 主要以衡量整機整體的性能作為綜合評估標準的測試,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使用情境,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 LibreOffice 進行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進行測試,Gaming 方面就是以 3DMark 的內容進行。
3970X 搭配 NVIDIA RTX 2080 Ti 獲得了總分 9569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0009 分,生產力則有 9256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項目獲得 11651 分,遊戲方面則是獲得了 20987 分。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PCM10.jpg
↑ PCMark 10 Extended 詳細分數一覽。
遊戲效能方面以 3DMark 進行,搭配 NVIDIA RTX 2080 Ti 顯示卡進行測試,在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23924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12001 分的成績。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3DM2.jpg
↑ 3DMark Fire Strike。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3DM1.jpg
↑ 3DMark Time Spy。
對於數位加密貨幣門羅幣 (XMR) 將於 11 月底硬分叉的 PoW 共識機制 RandomX 算法,在 CPU 上相較於 GPU 有著相當明顯的優勢,3970X 擁有著 64 執行續與高達 128MB 的 L3 快取,獲得高達 8880.8 H/s 的算力表現。
https://p.xfastest.com/~qxxrbull/TRX40Creator/XMRB.jpg
↑ XMRig V5.0.1 RandomX 效能表現,實際使用 64 個執行續。
ASRock TRX40 Creator 心得結論
這回 AMD 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所帶來的強悍性能,相信可以說是相當的適合創作者在影音編輯、圖片渲染等用途,ASRock TRX40 Creator 正式為了頂尖創作者而生,搭載可靠的元件設計、大面積且具有主動風扇的 VRM 散熱方案、8 層伺服器等級 Low-Loss PCB 用料,最大程度的確保著創作過程中系統的可靠性與耐用性,讓創作者不會因為系統的不穩定而影響了創作的過程與心情。
擴充上具有 4 條 PCI-E 4.0 x16 與 3 個 Hyper M.2 插槽,對於有需要插上多張 NVIDIA Quadro 或 AMD FirePro 系列的專業級繪圖卡來說都沒問題,並且高速外接介面,例如 10G Lan、 USB 3.2 Gen 2x2 Type-C 等等皆一應具全,完全就是以創作者的角度和使用情境作為出發點的設計。
相信這張由華擎推出的 TRX40 Creator,絕對可以說是 AMD 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HEDT 平台中最適合頂尖創作者組裝選用的主機板。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