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inchen 發表於 2019-10-25 14:39:18

OWC ThunderBlade 最狂 Thunderbolt 3 SSD 開箱測試 / 最大 8TB 最快 2800 MB/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0.jpg

早先開箱過的 OWC Express 4M2 是以 DIY 的方式,提供玩家一個 Thunderbolt 3 外接 SSD DAS 的解決方案,當然 OWC 也準備另一款結合自家 SSD 的 Thunderbolt 3 SSD 產品「OWC ThunderBlade」,以全黑鰭片式的鋁製外殼,內部已安裝 4 根 M.2 NVMe SSD 並預設 RAID 0 磁碟陣列,透過 Thunderbolt 3 Type C 連接,可達到最快 2800 MB/s 的傳輸效能,讓需要大資料高速儲存、行動的專業人士,有著安全高速的隨行儲存設備。

規格
外殼:鋁殼
介面:Thunderbolt 3 Type C(Intel Alpine Ridge DSL6540)、USB PD
連接線:Thunderbolt 3 整合線材
磁碟介面:M.2 NVMe PCIe 3.0
預設軟 RAID:RAID 0 磁碟陣列、支援 RAID 0 / 1 / 4 / 5 / 10
尺寸 (長x寬x高):192 x 124 x 29 mm
變壓器:DC 輸出 15V, 4.8A
重量:676g


OWC ThunderBlade 開箱 Thunderbolt 3 SSD

你能想像單檔 50GB 的影片、上百張的 RAW 檔照片傳輸至外接儲存設備,只需要不到 1 分鐘的時間,速度更達到每秒 1.2 GB/s 以上的效能嗎?如今 Thunderbolt 3 的連接技術結合 SSD 的高速儲存裝置,即可達到如此高速的外接儲存、行動的需求。

OWC 外接式 ThunderBlade SSD 提供 1TB、2TB、4TB 與最大 8TB 的容量選擇,並以全黑鋁鰭片的造型打造,外殼相當堅固、紮實重量達 676g,可感受到這顆的誠意;並採用 Thunderbolt 3 Type C 連接,內部採用 Intel Alpine Ridge DSL6540 控制晶片,並提供基本 USB PD 功能。

而 ThunderBlade 當中使用了 4 顆自家 OWC Aura P12 SSD,因此最快可達到 2800 MB/s 的傳輸效能;出廠預設為 RAID 0 磁碟陣列,採用軟體 RAID 的形式,因此用戶可自行調整支援 RAID 0 / 1 / 4 / 5 / 10 等陣列配置。

此外,這顆 ThunderBlade 的外包裝就是他的保護盒,採用專屬的保護箱,內部更有量身切割的保護泡棉,確保 ThunderBlade 在行動使用上安全無虞。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jpg
↑ ThunderBlade 保護箱。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2.jpg
↑ 背面則有產品規格與標籤。


保護箱內部有量身切割的保護棉,剛好可收納 ThunderBlade、變壓器與 Thunderbolt 3 Type C 傳輸線,並附上說明文件與 SoftRAID 軟體說明。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3.jpg
↑ 內部包含說明文件與 SoftRAID 軟體說明。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4.jpg
↑ 配件包含變壓器與 Thunderbolt 3 Type C 傳輸線。


老實說 ThunderBlade 的外觀真的很前衛,畢竟以行動、室內使用兼具的情況下,最好就是以被動散熱的方式,替內部 4 根 SSD 與 Thunderbolt 3 晶片散熱,因此外殼維持一貫的全鋁製外殼,並以散熱鰭片的造型打造,散熱與堅固並備的設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5.jpg
↑ 散熱鰭片造型的鋁製外殼。


ThunderBlade 前方有著一條燈號指示燈,連接上電源會呈現白燈,再連接上電腦後會呈現藍燈;而後方,則有 2 個 Thunderbolt 3 Type C 連接埠與 DC IN 電源輸入孔。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6.jpg
↑ ThunderBlade 前方的運作指示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7.jpg
↑ 後方的 Thunderbolt 3 Type C 與 DC IN。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8.jpg
↑ 底部則是產品標籤與貼紙。


效能派 ThunderBlade 8TB 測試 傳檔飛快省時又堅固

測試使用的是 ThunderBlade 8TB 容量,並以 Intel Core i9-9900K 與 GIGABYTE Z390 Designare 具備 Thunderbolt 3 功能的主機板做為 Windows 測試平台,另外使用 MacBook Air 做為 macOS 的代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0.jpg
↑ 連接上電腦後 ThunderBlade 會呈現藍色的運作燈號。


ThunderBlade 出廠是預設 macOS 的檔案格式,因此用戶可直接在 Windows 上重建等量磁碟(RAID 0),建立好之後就可以直接使用,但因為 Windows 預設外接儲存裝置為「快速移除」規則,若希望寫入效能更好,請針對 4 根 SSD 的內容 > 原則設定中,切換為效能更好並啟用寫入快取。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1.jpg
↑ OWC ThunderBlade 裝置資訊。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2.jpg
↑ 磁碟管理設定為等量磁碟。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6.jpg
↑ 將 SSD 原則設定為效能更好並勾選啟用寫入快取。


透過 CrystalDiskInfo 檢視 OWC Aura P12 2TB SSD 資訊,其內接採用 PCIe 3.0 x1 傳輸、NVMe 1.3 規範,並支援 S.M.A.R.T. 指令,換句話說 ThunderBlade 最大效能是 4 根 SSD 做為同一磁區使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3.jpg
↑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測試循序讀寫可達 2882 MB/s、2836 MB/s 的高速效能,並且在 4K 隨機存取下也有著不差的效能;而 TxBENCH 測試循序讀寫達 2804 MB/s、2932 MB/s 的高傳輸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4.jpg
↑ CrystalDiskMark。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5.jpg
↑ TxBENCH。


此外,使用單檔約 50GB 的影片檔案測試寫入傳輸,傳輸效能可達到每秒 1.58GB 左右的高速,不用 1 分鐘就能完成傳輸;另外,再準備約 3,700 百張的 RAW 檔照片,單檔大小約在 5-10 MB 左右,總容量 57.8GB,同樣寫入傳輸可達到 1.23 GB/s,大約在 1 分鐘左右就可完成傳輸。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7.jpg
↑ 單 1 大檔 50GB 傳輸。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8.jpg
↑ 多檔 57GB 傳輸。


Mac 方面,同樣可透過磁碟工具程式的 RAID 輔助程式來建立磁碟陣列,而磁碟工具也會顯示組成 RAID 組的磁碟與模式等資訊。

而透過 Disk Speed Test 測試,循序讀寫 2040 MB/s、1909 MB/s,至於 AJA 4K RED HD 16GB 測試,循序讀寫 2400 MB/s、2345 MB/s;這效能主要卡在 MacBook Air 的 CPU 實在太弱,所以無法像 Windows 平台那樣達到 2800 MB/s 的傳輸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19.jpg
↑ 磁碟工具程式。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20.jpg
↑ Disk Speed Test。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OWC-ThunderBlade/OWC-ThunderBlade-21.jpg
↑ AJA 4K RED HD 16GB。


總結

OWC ThunderBlade 靠著 Thunderbolt 3 高速頻寬,大幅發揮外接 SSD 的效能,並以高質感的鋁製外殼、鰭片造型,替內部 SSD 散熱之餘也確保裝置的堅固性,更使用專屬的保護箱收納 ThunderBlade,讓專業影像工作者,可帶著 ThunderBlade 儲存、備份工作資料,更可做為檔案傳輸的載具。

性能方面,ThunderBlade 可達到循序讀寫 2800 MB/s 的效能,而直接傳輸單一大檔或眾多小檔案,都可有著每秒 1GB/s 以上的傳輸性能,對於需要額外儲存多媒體檔案、編修的專業使用者,可直接在 ThunderBlade 上儲存與編修,大幅節省檔案儲存的時間。

想當然 ThunderBlade 的價位肯定不親民,8TB 版本台灣定價 NT$ 85,100 元,提供給各位參考;若想要經濟實惠的 Thunderbolt SSD,也可以參考 OWC Express 4M2 外接盒,以 DIY 的方式讓玩家自行挑選 SSD,藉此讓整體價位更親民。

Day_Night 發表於 2019-10-26 07:05:54

失望中。

(1)原本以為採TB3 RAID,是硬體RAID,結果是軟體RAID。
(2)最不能理解的是把原本PCIe x4拆成X1,再去作RAID0 合併成X4,
    而不是X4 RAID0成X16,有點畫蛇添足的浪費。

lin.sinchen 發表於 2019-10-26 13:12:05

Day_Night 發表於 2019-10-26 07:05
失望中。

(1)原本以為採TB3 RAID,是硬體RAID,結果是軟體RAID。


關於 1 這點我有跟廠商聊過,說法是這樣:

目前電腦 CPU 效能相對足夠,處理 RAID 也不像以往這麼慢,因此軟 RAID 具有規劃儲存池的彈性,且倘若遇到問題也比較好重建或修復。相對應體 RAID,需要負擔專屬的晶片,倘若遇到晶片問題,這時資料的處理就相對麻煩。

所以還是以軟體 RAID 的形式為主。


至於第 2 點,主要肇因在於 TB3 最大頻寬就 PCIe 3.0 x4。假使,若要滿足安裝 1 顆、2 顆...等情況,至少需要 4 顆 PCIe Switch 晶片來處理,相對是徒增成本。SO,這個會這麼設計,我覺得主要是提升容量為前提,才能讓他最大容量達 8TB。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OWC ThunderBlade 最狂 Thunderbolt 3 SSD 開箱測試 / 最大 8TB 最快 2800 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