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AERO 15 Classic 筆電測試 / 九代 i7-9750H 依舊經典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4.jpg隨著 Intel 推出第 9 代行動處理器,技嘉順勢推出依舊經典的「AERO 15 Classic」筆電更新,同樣以 All Intel Inside、品牌內裝並導入微軟 Azure AI 人工智慧;處理器換上六核 i7-9750H,更有著超規格的八核 i9-9980HK 可選,以及 RTX-20 系列與 GTX-16 等組合,讓喜愛輕薄筆電的玩家,在規格、效能選擇上有著更多的選擇。
規格
型號:AERO 15 Classic-XA
處理器:Intel Core i7-9750H(2.6-4.2GHz)
螢幕:15.6" 吋 Sharp 窄邊框 FHD 1920x1080 240Hz IGZO 霧面面板、X-Rite Pantone 校色
記憶體:SAMSUNG 8GB*2 DDR4 2666、2 slots (Max 64GB)
晶片組:Mobile Intel HM370
顯示晶片:Intel HD Graphics 630、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 GDDR6 8GB
系統碟:Intel 760p M.2 PCIe NVMe 1TB SSD
資料碟:M.2 2280 PCIe
鍵盤:孤島式單點 RGB 背光鍵盤
連接埠:2 x USB 3.1 Gen1、1 x USB 3.1 Gen2 Type-A、1 x Thunderbolt 3 Type-C、1 x HDMI 2.0、1 x DP 1.4 & USB3.1 Type-C、1 x 3.5mm 耳機麥克風、1 x UHS-II SD 讀卡機、1 x DC-in、1 x RJ-45
音效:2 組揚聲器、Nahimic 3 音效
網路:Killer E2500 網路晶片、Killer Wireless-AC 1550、Bluetooth V5.0
視訊:HD Camera
電池:充電式鋰電池 94.24Wh
變壓器:230W
尺寸:356.4(W) x 250(D) x 18.9(H) mm
重量:2 kg
All Intel Inside AERO 15 Classic-XA 開箱
上次更新 Turing GPU 時,技嘉以 All Intel Inside、品牌內裝來打造 AERO 15 系列筆電,因此包含這次的 AERO 15 Classic-XA,同樣具備著這優良的血統,此外筆電搭載著「微軟 Azure AI 人工智慧」,可自動依據使用情境、程式,來自動切換筆電效能。
而這代取名 Classic 是想要強調 AERO 的經典,輕薄 15 吋機種、僅 2 kg 的重量、3mm 的窄邊框與 X-Rite Pantone 校色;規格面,則全面換上主流六核心 i7-9750H,更有著八核心 i9-9980HK 可選擇,另一面 GPU 則有著 RTX 2080、RTX 2070、RTX 2060 與 GTX 1660 Ti 等選擇。
簡單來說,AERO 15 Classic 系列就是 CPU + GPU 的組合更完整,並提供 Sharp 窄邊框 FHD 1920x1080 240Hz IGZO 面板。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jpg
↑ AERO 15 Classic-XA 包含好看素雅的背包與電競滑鼠。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jpg
↑ 筆電包裝則維持環保簡潔的印象。
內容物包含著筆電、變壓器、說明文件,以及額外提供的 M.2 SSD 散熱片,若玩家額外多裝 SSD 時,可透過這散熱片將熱傳導至筆電底部(D 件)。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jpg
↑ 筆電配件。
AERO 15 Classic 維持著輕薄設計,以及簡約、沈穩的外觀風格,機身使用 CNC 製造技術,以及奈米光雕壓印(NIL)表面處理,有著獨特的立體「碳纖紋路」視覺。
筆電 All Intel Inside 即是從 CPU、晶片組、SSD、Thunderbolt 3 與 Killer Wireless-AC 1550 無線網卡,都採用 Intel 的產品。另一面,品牌內裝則是 Sharp FHD 240Hz IGZO 面板、SAMSUNG 記憶體、Killer SoubleShot Pro 網路、X-Rite Pantone 校色與 Nahimic 3 音效等。
將筆電所使用的零組件品牌揭露,讓玩家感受到技嘉高階筆電,是採用著業界頂尖的零組件亦是品質的保證。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jpg
↑ 簡約、沈穩的外觀,更可在工作時保持專業,遊戲時又有著足夠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jpg
↑ 掀開筆電,有著極窄邊框的顯示器,以及全尺寸的 RGB 鍵盤。
15 吋 Sharp 極窄邊框 240Hz X-Rite Pantone 校色
新款 AERO 15 Classic 換上 15.6 吋 Sharp Full HD 240Hz 更新率的 IGZO 面板,並有著 AUO 4K UHD 的面板選擇,此外最入門的系列則有著 LG FHD 144Hz IPS 的面板三種。而測試的 AERO 15 Classic-XA 使用的即是 Sharp Full HD 240Hz IGZO 面板。
筆電窄邊框設計,可讓視覺更專注於畫面,不被邊框給干擾,AERO 15 Classic 邊框處僅 3mm 寬,但若算上面板保護框大約在 4-5mm 之間,整體視覺觀看上相當舒適。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4.jpg
↑ 窄邊框大視覺。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6.jpg
↑ 邊框處僅 3mm,並有著面板保護框,確保筆電闔上時鍵盤油脂不會印在顯示器上。
技嘉 AERO 系列筆電,採用的是出廠前通過 X-Rite Pantone 校色,並將「色彩設定檔」儲存於系統當中,玩家可透過 Control Center 切換 Pantone 校色或一般色溫調整。
經過 X-Rite Pantone 校色,AERO 可達到 Delta E < 1 的色差表現,而若是 AUO 4K 面板,色域則可達到 100% Adobe RGB 表現。
若是設計工作者,建議可選擇 4K 的面板,獲得更好的色域表現;而一般文書工作、遊戲玩家,當然是 Sharp Full HD 240Hz 就夠用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6.jpg
↑ X-Rite Pantone 校色參考。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7.jpg
↑ X-Rite Pantone 校色參考。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8.jpg
↑ X-Rite Pantone 校色參考。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1.jpg
↑ 最高 240Hz 更新率、4ms 反應時間。
AERO 15 Classic-XA 孤島鍵盤與側面 I/O 一覽
AERO 15 的筆電鍵盤(C 件),保有著簡潔的設計與 100% 的孤島鍵盤,也為了凸顯 All Intel Inside 與品牌內裝,因此貼上相當大的貼紙,深怕用戶看不出其內在一般。
電腦開機按鈕獨立於鍵盤正上方,全尺寸的鍵盤具備 Fn Key 組合的多媒體按鍵,並有著獨立單鍵的 RGB FUSIN 自訂與多種燈效,像是呼吸、波浪、漣漪等模式。
採用「孤島式」設計的鍵盤,按壓按鍵時會沈下至機身當中,可讓薄行鍵盤保有一定的行程,整體按壓手感明確,但若是按壓過於邊角,則會稍微卡手;筆電觸控板,則是採用一體式大面積觸控板,並具備 2、3、4 指的操控手勢,左右鍵也有著明確手感。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8.jpg
↑ AERO 15 Classic 鍵盤與觸控板。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5.jpg
↑ 全鍵 RGB Fusion 波浪背光。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9.jpg
↑ 散熱出風孔,隱藏於螢幕下方,使用時建議開啟筆電;另一面,為了三邊窄,只好犧牲攝影機的位置了。
雖然是輕薄筆電,但 I/O 方面則給予相當齊全,筆電左側有著 RJ-45 網路、USB 3.1 Gen2、HDMI 2.0,以及複合 DisplayPort 和 USB 3.1 Gen2 的 Type C 埠,並具備 3.5mm 耳機麥克風孔;右側,則有著 UHS-II SD 讀卡機、Thunderbolt 3 Type-C、2 組 USB 3.1 Gen1 和 DC-IN 供電輸入。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0.jpg
↑ 左側:RJ-45、USB 3.1 Gen2、HDMI 2.0、DisplayPort & USB 3.1 Gen2 Type C、3.5mm 耳機麥克風孔。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1.jpg
↑ 右側:UHS-II SD 讀卡機、Thunderbolt 3 Type-C、2 組 USB 3.1 Gen1 和 DC-IN 供電輸入。
內裝 Supra-Cool 散熱 雙風扇 雙導管
散熱方面,主要從底部吸進冷空氣,並將廢熱從螢幕下方排出,因此使用 AERO 15 Classic 時切記一定要打開螢幕,並確保機器底部空氣流通;在機器底部,有著止滑橡膠墊,一來防止筆電滑動,二來提升高度,讓底部有更多的空間讓空氣流動。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2.jpg
↑ 筆電底部(D 件),有著大面積的進氣孔;並有著止滑的墊高橡膠墊。
AERO 15 Classic 內部的「Supra-Cool 散熱」,讓 CPU、GPU 共用兩根熱導管,並配置兩組散熱風扇與鰭片,同時替供電模組、GPU 記憶體散熱;機器內部,提供 2 個 SO-DIMM 記憶體插槽、2 個 M.2 插槽,電池則是使用 15.2V, 6200mAh / 94.24Wh。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4.jpg
↑ 拆開筆電 D 件後,即可自行安裝 SO-DIMM DDR4 記憶體與 M.2 SSD。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5.jpg
↑ CPU、GPU 共享兩根熱導管,連代替周圍供電模組、記憶體散熱。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6.jpg
↑ 左側散熱風扇與鰭片,扇葉達 29 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7.jpg
↑ 右側散熱風扇與鰭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8.jpg
↑ 預裝一個 Intel SSD 760p 做為系統碟,還留有一組擴充的空間。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19.jpg
↑ SAMSUNG 8GB*2 DDR4 2666 記憶體;左側則是 HM370 晶片組。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0.jpg
↑ Intel Thunderbolt 3 控制晶片 JHL6340,採用 PCIe 3.0 x4 規格的單一連接埠。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1.jpg
↑ 無線網卡 Intel AC 9560NGW。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2.jpg
↑ 電池 15.2V, 6200mAh / 94.24Wh。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3.jpg
↑ 變壓器輸出 230W, 19.5V, 11.8A。
Microsoft Azure AI 人工智慧技術
技嘉所推廣的 Microsoft Azure AI 人工智慧技術,主要透過微軟 Azure AI 雲端,記錄下不同應用程式對於 CPU、GPU 的效能需求,並自動調節電腦的效能、功耗與風扇,讓用戶無須自行切換效能或風扇模式。
新版本,有著 AI Edge Learning、AI Azure Download、AI Azure Download and Upload 和 AI Disable 等模式,簡單來說 AI Edge Learning 則只透過本機預載的機制自動切換電腦的效能,而 AI Azure Download 與 Upload,則是自動從雲端取得最好的優化設定,以及上傳本身使用的程式資訊、效能到雲端,讓 Azure AI 有著學習的機會。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29.jpg
↑ Microsoft Azure AI 模式切換。
講白點,筆電本身都有提供一些效能模式、風扇轉速的調節等設定,而技嘉端出的 Microsoft Azure AI 人工智慧技術,則是希望透過雲端方式,記錄學習這些使用行為,並自動最佳化效能、功耗與散熱的調節,讓用戶無須自行切換。
當然若玩家喜歡自行控制,也可透過 Control Center 工具中的,Smart Dashboard 調整 Device Information 的 CPU、GPU 效能檔位,而在 Device Setting 則可切換風扇的運作模式,同樣具備手動與自動 AI 的操作模式。
此外,當為連接電源時,AI 功能會自動關閉,取代成筆電基本的:Balance、Battery Saving、Performance 三模式,這時建議使用 Balance 或 Battery Saving 獲得更長的電池續行力。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0.jpg
↑ 未連接電源時,AI 功能會自動關閉。
筆電控制軟體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若玩家想要完整的掌握電腦效能,可將 AI Disable 後開啟 Control Center 來控制,在 Smart Dashboard 可監控電腦的使用資源,包含 CPU、GPU、記憶體與磁碟使用率。
其中較特別的是 Device Information,CPU 有著 0-4 段、GPU 有 0-1 段的調整,這會直接影響 CPU 與 GPU 的效能,也就是 CPU 在第 4 段有著最好的效能,而 GPU 則設定在第 1 段,若各位本身有啟用 AI 功能是不需要調整這設定,但若關閉 AI 功能則可自行調節段數來獲得更好的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2.jpg
↑ Smart Dashboard 可控制 CPU、GPU 效能。
Manager 頁面中,則有筆電所有的控制功能,包含著音量、螢幕亮度、Wi-Fi、藍牙、電源模式、顯示切換、充電原則、Pantone 校色、色溫控制、Win Key 鎖、Killer 優化與計算機等。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3.jpg
↑ 筆電功能設定。
Fusion 頁面中,除了可單點控制按鍵的 RGB 燈光之外,還有著呼吸、波浪、霓虹等多種燈效;此外,每顆按鍵都可自訂巨集、快捷鍵或啟動應用,也就是全鍵可自訂的設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4.jpg
↑ 鍵盤背光模式設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5.jpg
↑ 提供的幾種預設模式與自訂。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6.jpg
↑ 自訂模式,可針對每個按鍵個別設定燈效與顏色。
Device Setting 當中,則可調整風扇的運行模式包含靜音 Quiet、一般 Normal 與遊戲 Gaming 模式,此外還可透過 Deep Control 模式,通過 14 個節點來控制風扇與溫度的曲線;若各位有啟動 AI 功能,則會依據 AI 來切換不同的風扇模式。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7.jpg
↑ 風扇模式設定。
最後 Smart Utilities 頁面,則會列出系統所有需要安裝驅動的裝置與程式,並會檢查是否有最新版本可更新。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8.jpg
↑ 系統更新、備份等工具。
AERO 15 Classic-XA 效能測試
此次測試機型為 AERO 15 Classic-XA,主要規格為 Intel Core i7-9750H、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8GB*2 DDR4 2666 與 Intel 760p M.2 PCIe NVMe 512GB SSD。測試時,調整為 AI Azure Download and Upload 設定。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7-9750H 處理器完整資訊,由於還未更新因此型號誤判,處理器代號 Coffee Lake,為 14nm 製程的 6 核心 12 執行緒可超頻處理器;測試的機器型號為 AERO 15 Classic-XA;記憶體為 2 DIMM 雙通道 DDR4 2666MHz 8GB 記憶體。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39.jpg
↑ CPU-Z。
GPU-Z 方面,AERO 15-X9 具備 Intel UHD Graphics 630 內顯,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 獨立顯示晶片,並由驅動自動切換內顯或獨顯進行運算。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GPU 基準時脈為 885 MHz、Boost 時脈 1185 MHz,同樣具備 8GB GDDR6 記憶體;並有著 2304 個 CUDA 核心、288 個 Tensor Core、36 個 RT Core。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0.jpg
↑ GPU-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i7-9750H 有著 735 分的單核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1.jpg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 與 R20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7-9750H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1242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亦有著 CPU 2591 cb 的成績。
換句話說,i7-9750H 本身效能上與 i7-8750H 相同,若已經是 8 代處理器的用戶,就無須再升級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2.jpg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3.jpg
↑ CINEBENCH R15 與 R20。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則使用 AIDA64 進行,採用雙通道 DDR4-2666 8GB*2 進行測試,記憶體讀取 36672 MB/s、寫入 34810 MB/s、複製 31139 MB/s、延遲 60.8n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4.jpg
↑ AIDA64。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i7-9750H 於 X.264 編碼有著 38.5 fps 的運算性能,而 X.265 則有著 23.1 fps 的表現。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5.jpg
↑ X264 FHD Benchmark。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6.jpg
↑ X265 FHD Benchmark。
測試系統碟 Intel 760p M.2 PCIe NVMe 512GB SSD 的讀寫性能,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取 2851.3 MB/s、寫入 1351.3 MB/s,4K Q8T8 亦有著 894 MB/s、994 MB/s 的水準。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7.jpg
↑ CrystalDiskMark。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AERO 15 Classic-XA 獲得了 5,475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8668分,生產力則有 7440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6908 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8.jpg
↑ PCMark 10。
3DMark 測試,可衡量筆電對於 AAA 遊戲的性能表現,最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AERO 15 Classic-XA 獲得 15,355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則有 7,811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則獲得 4,042 分。
簡單來說,這性能代表著 AERO 15 Classic-XA 在 1080p 解析度,可將大部分 AAA 遊戲特效全開,並有著穩定的性能,但對於高效能要求的遊戲,則可能在平均 60 fps 左右。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49.jpg
↑ 3DMark Fire Strike。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0.jpg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1.jpg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新的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AERO 15 Classic-XA 獲得 6,403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3,042 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2.jpg
↑ 3DMark Time Spy。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3.jpg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3DMark Port Royal 針對著新一代即時光線追蹤技術所設計的測試情境,測試顯示卡需支援 DirectX 12 與 DirectX Raytracing(DXR)技術,測試採用 2560 × 1440 解析度進行,場景內有著大量的反射材質,可細膩的呈現出物理光影的反射效果。
AERO 15 Classic-XA 在 Port Royal 測試中獲得 3,559 分,而 FPS 則在 16.48 幀。可見筆電光追最好解析度是在 1080p 左右,而特效可能無法開至最高。
只不過,若透過 DLSS 深度學習加速,即可達到 2 倍的性能提升,同樣的 Port Royal 測試 DLSS On,性能可提升至 23.5 FP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4.jpg
↑ 3DMark Port Royal。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5.jpg
↑ DLSS 測試。
AERO 15 Classic-XA 遊戲測試
遊戲則以近期 AAA 大作進行測試,像是《全境封鎖 2》、《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以及熱門的大逃殺遊戲《絕地求生 PUBG》與《APEX 英雄》等,此外也加入支援 DXR 技術的《戰地風雲 V》等遊戲。
遊戲測試皆以「預設最高設定」、1080p(1920 x 1080)解析度進行測試,而《全境封鎖 2》、《古墓奇兵:暗影》與《戰地風雲 V》皆以 DirectX 12 API 運行測試。
《絕地求生 PUBG》即便整體品質超高設定,依舊有著平均 94 fps 的性能,愛吃雞的玩家這款肯定相當適合。
熱門的《APEX 英雄》在瘋狂、高品質設定下,有著順暢平均 87 fps 的性能,對於電競遊戲這台性能可說是毫無問題。
《古墓奇兵:暗影》在使用 DirectX 12 API 最高設定下,平均依然可維持在 73 fps,最低則在 60 fps。
《刺客教條:奧德賽》相對吃資源,在畫面品質極高設定下,也只能將平均維持在 48 fps,只不過 fps 浮動較大。
《全境封鎖 2》再使用 DirectX 12 API 並將繪圖品質設定為極高,有著平均 75 fps、最低 61 fps 的好性能。
《戰地風雲 5》開啟 DirectX 12 API、DXR 光線追蹤與 DLSS 最高設定,但是平均僅 47 fps;理論上有 DLSS 效能應該要在更好才對。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6.jpg
↑ 遊戲效能。
《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全境封鎖 2》:使用 In Game Benchmark。
《絕地求生 PUBG》:人少地區跳傘後邊拾荒邊移動,記錄 3 分鐘 fps。
《APEX 英雄》:單獨降落後邊拾荒邊移動,記錄 3 分鐘 fps。
《戰地風雲 5》:單人戰役中「步兵團」的一開始任務,從下車攻上高處的據點為止。
AERO 15 Classic-XA 散熱 & 續行力測試
AERO 15 Classic-XA 有著足夠的性能讓玩家有著不錯的 AAA 遊戲體驗,但考量到部分遊戲較吃資源,因此筆電遊玩時需要稍微降低特效。而這次測試都以「AI Azure Download and Upload」模式進行測試。
啟用 AI Azure 的狀況下,可發現開啟某些吃效能的程式時,電腦的風扇會自動提升轉速,即便還沒開始運算,而在關閉程式後也會自動將風扇轉速降低,但對於這輕薄設計下,還要可替 i7-9750H、RTX 2070 Max-Q 解熱,就像是挑戰隻狼無傷通關一樣,難阿!
筆電待機時 CPU 與 GPU 溫度維持在 48-52°C 之間,而在 AIDA64 壓力測試下,CPU 溫度最高來到 91°C,接著 AIDA64 加入 GPU 進行雙燒測試,CPU 溫度相同但 GPU 提升至溫度 86°C,這兩個測試都發現 CPU 有降頻的狀況發生。
模擬遊戲測試的 Fire Strike Stress Test,經過兩輪測試 CPU 與 GPU 溫度都在 90°C 左右,而遊戲時風扇噪音大約在 59dB 左右,這就有點大聲了,因此遊戲時建議配戴耳機。
此外,在 FSST 燒機測試兩輪期間,測量筆電鍵盤處(C 件)表面溫度,於電源鍵處溫度最高 52°C,兩側出風口表面則是 42°C,鍵盤則在 35-44°C,中央鍵盤處溫度較高,而手托、觸控板處都只有 31°C。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7.jpg
↑ 溫度測試。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8.jpg
↑ FSST 測試 C 件表面溫度。
AERO 15 Classic-XA 在拔除電源時,會自動關閉 AI Azure 功能,因此改設定為 Battery Saving 模式,並調整為 50% 螢幕亮度、鍵盤背光關閉、藍牙關閉,但保持 Wi-Fi 啟用。
續行測試則以 PCMark 8 Work 進行測試,模擬網頁瀏覽、文書工作、視訊對話等情境,在一般模式(未使用 GPU 加速)下,80% 的電力可運行 4 小時 6 分鐘的時間。
這樣的續行力,對於高效能筆電來說算是不錯了,但是若長時間在外奔波,還是要帶著變壓器比較保險。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GIGABYTE-AERO-15-Classic-XA/GIGABYTE-AERO-15-Classic-XA-59.jpg
↑ PCMark 8 Work 續行力測試。
總結
技嘉 AERO 15 Classic 維持著 AERO 系列輕薄、經典的設計,強化微軟 Azure AI 人工智慧功能,主動替使用者調節 CPU 與 GPU 性能,讓功耗與溫度可最佳化。
因此,一般文書、上網體驗時,可感受到 AERO 15 Classic 的安靜,但一啟動遊戲或需要效能的測試,就能感受到 AERO 15 Classic 自動提升風扇轉速,帶來更好的散熱效能,但噪音也隨之而來。
只不過,AERO 15 Classic 的機身與解熱能力,對上 i7-9750H 與 RTX 2070 Max-Q 可能還是不夠力,雖說 CPU 有著足夠的 6 核心效能,玩起遊戲也相對順暢,但時間久了,CPU、GPU 溫度居高不下,且風扇噪音將近 59dB,也只能戴上耳機適應。
這波更新,除了 CPU 換上 9 代,並多一個 8 核心的選擇外,還搭上NVIDIA GTX-16 筆電 GPU 的組合,筆者自身比較看好 AERO 15 Classic-SA- i7-9750H、GTX 1660 Ti 的組合,應該能在效能、功耗、散熱上達到較好的平衡。
這波新機將在 4/23 21:00 準時開賣,若選購 GTX 1660 Ti 規格的 AERO 15 Classic 就送限量 AERO 頸枕、筆電後背包與滑鼠喔!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