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2950X 測試報告 / 32C 旗艦攻頂 信仰爆棚
時隔一年 AMD 更新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便油門一拜一腳踩盡 32 核心 64 執行緒,打破以往 HEDT 多核心性能。二代維持著 Zen+ 架構優化與 12nm 製程,不僅降低記憶體延遲,提升時脈更穩住溫度,首波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與 2950X,鎖定工作站多核運算專業人士以及遊戲發燒友,給予更多的核心、更強的性能、相同的價格,就這樣摧下去 Ryzen Threadripper 與 Core i9 的多核大戰。
前事提要:關於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的開箱、4 款產品的介紹,請參閱:「油門全開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2950X 開箱 新信仰盒裝 旗艦之姿」一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34.jpg
↑ 信仰開箱、處理器介紹,請點上方連結。
二代目優化“Zen+”架構與 12nm 製程
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同樣採用經歷一代優化後的 Zen+ 架構,可有效降低處理器 L1、L2、L3 快取延遲與記憶體延遲時間,並提升處理器時脈與支持 JEDEC DDR4-2933 標準。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42.jpg
↑ Zen+ 優化讓記憶體延遲更低。
經由 GLOBALFOUNDRIES 12LP(Leading Performace)製程的提升,讓處理器時脈可提升 +200MHz,達到 4.4GHz 的高時脈,更在核心電壓控制上降低了 80-120mV。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45.jpg
↑ 12LP 製程再提升時脈與降低電壓。
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藉由 Zen+ 優化與 12nm 製程的提升,讓處理器整體性能比起上一代還要出色,不僅時脈提升、快取 / 記憶體延遲降低,更有穩住功耗表現。
Zen 的高彈性造就 Ryzen Threadripper 的異曲同工之妙
AMD 傾心打造的 Zen x86 架構,設計之初以增強指令集平行(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強化快取、預測引擎與同步多執行緒(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藉此提升運算性能輸出(Throughput)。
Zen 架構有著高彈性的擴展能力,採用 4 核 Core Complex(CCX)模組設計,一顆裸晶 Die 裡面封裝 2 組 CCX 模組,意即一顆裸晶 Die 即有著 4+4 的核心數目。而核心、裸晶(Die)之間,則可通過 Infinity Fabric 連接,讓 Zen 架構有著高擴展性。
就從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說起,其處理器內部有著 2 顆可工作的裸晶(Die 0 與 Die 1),每一顆裸晶各自連接了 2 組 DDR4 通道、32 條 PCIe 通道,而裸晶之間則透過 Infinity Fabric 連接,有著 50Gbps 的傳輸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43.jpg
↑ 2950X 處理器架構圖。
而 32 核心的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則是裝好裝滿內部有著 4 顆可工作的裸晶(Die 0-4),但為了相容 X399 晶片組,因此配置上 Die 0 與 Die 2 各自控制 2 組 DDR4 通道、32 條 PCIe 通道,而 Die 1 與 Die 3 則做為單純運算單元(不控制記憶體與 I/O)。
同樣 Die 與 Die 之間都通過 Infinity Fabric 相互連接,每個 Die 都可相互溝通傳輸資料,藉此降低延遲問題;4 個 Die 之間的網狀拓樸(mesh topology)連接可達到 25Gbps 的傳輸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44.jpg
↑ 2990WX 處理器架構圖。
有趣的是,2950X 在架構上支持單一的 UMA(Uniform Memory Access) 或 2 組獨立的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的記憶體管理模式。UMA 統一管理可獲得最大頻寬,但相對延遲較高;NUMA 則可最小化延遲(核心走最近的 DRAM 控制器),這根據不同的應用程式可獲得不同的性能提升,這項功能的切換則可在 Ryzen Master 軟體中的 Memory Access Modes 中進行控制。
但是 2990WX 則只支持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的記憶體管理模式,主要原因在 4 組 NUMA 結構可讓 AMD 打造 32 核心處理器,並且可相容 TR4 腳位與主機板,這也是 AMD 為了提供需要極高內容創作(Content Creation)性能的市場使用。
SenseMI 新功能 Precision Boost 2 與 XFR2
Ryzen 處理器上所搭載的「SenseMI」技術,制訂了許多功能可讓處理器有著更好的電源控制、精準加速、更高的超頻時脈、預測與預取等設計,而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則具備了 Precision Boost 2 與 XFR2 兩項更新。
Precision Boost 2 延續著上一代 25MHz 步階的超頻方式,但比起上一代採用的 4 Core 或 All Core 超頻機制,所造成的非線性時脈調整的問題,在這一代 Precision Boost 2 中,可獲得更線性、平滑的 CPU 時脈超頻機制。
藉由 Precision Boost 2 通過 Opportunistic 機制,根據溫度、電流來提升 CPU 最高時脈,倘若 CPU 散熱器有更好的溫度壓制能力,XFR2 即可自動超頻至更高的 Turbo 時脈,讓玩家在主機板自動超頻設定下,可獲得更強悍的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46.jpg
↑ 2950X Precision Boost 2 時脈變化曲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47.jpg
↑ 2990WX Precision Boost 2 時脈變化曲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48.jpg
↑ 2990WX 若有更好的散熱條件,可藉由 XFR2 獲得更高的性能提升。
X399 架構圖 / 4ch DDR4, 64 PCIe Gen 3
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可相容於既有 X399 主機板,玩家僅需透過 BIOS 更新即可支援。換句話說,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在 I/O 規格上並無調整。
TR SoC 也就是處理器本身提供了 8 組 USB 3.1 Gen1、64 條 PCIe Gen3 通道與 4 組 SATA;而 X399 晶片組則提供更多的 USB 3.0 與 USB 2.0 連接埠,而其中更有著 2 Lanes PCIe Gen3,可讓主機板廠用作額外的 4x SATA 或 2x SATAe 來使用;而 8 Lanes 的 GPP PCIe Gen2,則可用做網路、WAN、藍牙或其他控制器之通道。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0.jpg
↑ SOC、X399 所提供的 I/O 規格。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49.jpg
↑ X399 主機板架構圖。
有關 Ryzen Master 的 Legacy Mode、Game Mode 與 Creator Mode
AMD 一系列 Ryzen 處理器皆是可超頻的設計,也因此玩家可透過 AMD Ryzen Master 軟體來替處理器超頻、調整電壓,甚至關閉 SMT 或核心來進行更進階的超頻設定。而為了讓用戶快速操作,則提供了 2 種預設模式:Creator Mode 與 Game Mode。
Creator Mode 與 Game Mode 兩者最大差異在於「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有鑑於一般遊戲對多核心處理器的支援不佳,更遑論此次測試的 16C、32C 產品,因此 Game Mode 會以關閉核心的方式,來提升該處理器在遊戲時的性能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
處理器出廠預設1/2 Core Mode1/4 Core Mode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2 Dies, 16C32T, 4CH DIMM1 Die, 8C16T, 2CH DIMMN/A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4 Dies, 32C64T, 4CH DIMM2 Die, 16C32T, 4CH DIMM1 Die, 8C16T, 2CH DIMM
舉例來說:2990WX 開啟 Game Mode 會從 4 Dies、32C64T、4CH DIMM 降為 1/2 Core 或 1/4 Core 的模式,這可在 Ryzen Master 當中自行調整所需的核心數量;而 2950X 的 Game Mode 則是從原本 2 Dies, 16C32T, 4CH DIMM 降為 1 Die、8C16T、2CH DIMM 的模式。
這功能對於 32 核心的 2990WX 有著相當明顯的幫助,藉由關閉過多的核心,讓遊戲性能可再提升,而測試結果就留待遊戲測試時統一為各位解答。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9.jpg
↑ 於 Ryzen Master 當中可開啟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 關閉核心。
此外,針對 2950X 處理器所提供的「Memory Access Mode」功能,可調整記憶體 Distributed Mode 或 Local Mode,也就是上述提到的 UMA(Uniform Memory Access) 與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的記憶體模式。
Distributed Mode 會分散用 2 顆 Die 上的記憶體通道,這設計可讓需要 16 核心運算的程式,獲得最好的運算性能,也因此 Creator Mode 會將記憶體設定為 Distributed 模式。
至於 Local Mode 則是將 2 顆 Die 的記憶體各自獨立,也就是說每個 Die 都只用離自身最近的記憶體通道,如此一來更可降低記憶體延遲,也使得 Game Mode 亦會將記憶體設定為 Local 模式。
實際測試,2950X 在 Distributed Mode 模式下,記憶體複製僅 79084MB/s 且延遲較高 91.5ns,而在切換為 Local Mode 之後,記憶體間的複製提升到 88979MB/s 且延遲降低至 67.6n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1.jpg
↑ 2950X Distributed Mode 記憶體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2.jpg
↑ 2950X Local Mode 記憶體性能。
性能測試 /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2950X 與 i9-7980XE
究竟 32 核心的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與 16 核心的 2950X 處理器,比起對手 i9-7980XE 與 i9-7900X 在多核運算性能上能贏過多少?更比起自家一代 1950X 處理器,性能進步了多少?亦是本次測試的重點。
測試採用系統預設 Auto 的模式進行,唯一調整 D.O.C.P. 並載入記憶體 3200MHz 設定,並透過 BIOS 讓散熱器全速運轉。
測試平台採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主機板,以及 G.SKILL FLARE X DDR4 8GB*4-3200 記憶體,作業系統則安裝在 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500GB 上;作業系統則是最新 Windows 10 Pro,並將遊戲 DVR 關閉;搭配測試用的顯示卡則是 NVIDIA GTX 1080 Ti FE;處理器散熱器則是 ENERMAX LIQTECH TR4 240。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3.jpg
↑ 測試平台資訊。
(以下測試圖表,以顏色代表處理器,橘色:2990WX、紅色:2950X、澄色:1950X,而藍色:i9-7980XE、深藍色:i9-7900X。)
CPU-Z 可檢視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與 2950X 完整資訊,處理器代號 Pinnacle Ridge,為 12nm 製程的處理器,2990WX 為 32 核心 64 線程處理器,而 2950X 則是 16 核心 32 線程處理器;主機板使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X399 晶片組;記憶體為四通道 3200MHz。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4.jpg
↑ CPU-Z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5.jpg
↑ CPU-Z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當然在單核性能上還是 Intel 較強,但就 Ryzen Threadripper 來比較,最高分為 2950X 並贏過 2990WX 與一代 1950X。
可見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不僅多核性能增強,單核性能也有在進步。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6.jpg
↑ CPUmark99,分數越高越好。
wPrime 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測試分為 32M 與 1024M 運算難度,就看誰的多核心運算能力較強,即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計算。
測試都以各處理器最大執行緒來進行測試。32M 難度時,2990WX(64T)與 i9-7980XE(36T)都遇到相同的問題,平行化運算過多,反而算了更多的時間,相對 2950X(32T) 計算 32M 只需 2.9 秒。
而 1024M 難度時,則由 2990WX(64T)以 32.8 秒奪冠,而 2950X(32T)亦有著相當好的表現。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7.jpg
↑ wPrime,時間越短越好。
CINEBENCH R15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針對多核心 CPU 測試,大家都 Auto 測試下 2990WX 奪得 5101 分、2950X 則有著 3154 分,分數都贏過比較的 i9-7980XE 與 i9-7900X。但是單核心、OpenGL 性能上還是 Intel 性能較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8.jpg
↑ CINEBENCH R15,分數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從測試結果來看,2990WX 花費 42 秒完成計算,而 i9-7980XE 則需要 55 秒的時間,至於 2950X 也只需 68 秒,但比較的 i9-7900X 則要更長的 90 秒。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59.jpg
↑ Corona Benchmark,時間越短越好。
V-Ray Benchmark 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這測試結果與 Corona Benchmark 相似,2990WX 僅需 27 秒就完成工作,而 i9-7980XE 則需要 38 秒的時間,至於 2950X 也只需 44 秒,但 i9-7900X 則要近 1 分鐘的時間。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0.jpg
↑ V-Ray Benchmark,時間越短越好。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2990WX 藉由 32C64T 的多核心,有著 9820 PPS 的計算速度,而 2950X 亦有著 6308 PPS 的運算能力,比起 i9-7980XE 的 6585 PPS 性能牆上許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1.jpg
↑ POV-Ray,越高越好。
Blender 是一款開源、免費的 3D 創作工具,支持完整的 3D 建模、動畫、模擬、渲染等工作。本次測試,以 AMD Ryzen Blender 專案來進行測試。
2990WX 渲染 Ryzen 處理器影像僅需 8.2 秒,而 2950X 則需要 13 秒的時間,不過 i9-7980XE 則要 12.7 秒、i9-7900X 更需要 19.3 秒的時間。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2.jpg
↑ Blender,時間越短越好。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此次測試都使用 G.SKILL FLARE X DDR4 8GB*4-3200 記憶體。因此,記憶體表現上各都有著相當高的傳輸率,2990WX 記憶體延遲僅 65.3ns,而 2950X 預設使用 Distributed Mode 的關係所以延遲較高。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3.jpg
↑ AIDA64,記憶體性能越高越好,延遲越低越好。
WinRAR 壓縮測試,對於多核心要求不高,因此 Intel 在這測試上有著明顯領先,且 2990WX 與 2950X 性能相近。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4.jpg
↑ WinRAR,越高越好。
7-Zip 壓縮測試與之相對,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2990WX 雖然在壓縮性能較低,但在解壓縮有著 185816 MIPS 的性能表現,至於 2950X 壓縮有著 73674 MIPS 的性能,解壓縮 141793 MIP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5.jpg
↑ 7-Zip,性能越高越好。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但由於這工具僅透過 8 核心來計算,因此性能表現不如預期。在 X264 編碼下,2990WX 的性能完全沒有發揮出來,但時脈較高的 2950X 則有著 63.3 fps 的性能,更贏過 i9-7980XE。
但是在 X265 編碼下,Intel 本身有著指令支援,因此獲得相當好的性能。未來,需要找實際的專案來做影音轉檔測試。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6.jpg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性能越高越好。
針對測試平台對高效能 I/O 裝置的傳輸率表現,測試的是系統碟的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從測試結果可見,在循序、4K 隨機等測試上,AMD 平台亦可完整發揮 NVMe SSD 所該有的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7.jpg
↑ CrystalDiskMark 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最後 Gaming 測試則是分別計算電腦物理運算與繪圖分數。
從總分 Extended 來看,2950X 有著與 i9-7980XE、i9-7900X 相同的電腦性能;只不過,PCMark 10 則無法發揮 2990WX 的性能,主要原因在於核心(執行緒)過多、時脈較低的關係。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8.jpg
↑ PCMark 10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也因此,AMD 考量到有程式不支援 2990WX 32C64T 這麼高核心數的平台,藉由 Ryzen Master 軟體可啟動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讓 2990WX 關閉一半核心,變成 16C32T 在測試一遍,則同樣獲得 8326 分的評比。
可見是一般工作還不支持這麼高的核心數。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69.jpg
↑ PCMark 10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同樣的問題在 3DMark 中也遇到,預設下 Fire Strike 測試 2950X 與 i9-7980XE 並駕齊驅,而其物理性能更贏過對手。
Time Spy 測試也是相同,2950X 與 Intel 處理器性能相當;但是 2990WX 32C64T 在這測試中完全得不到好處。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70.jpg
↑ 3DMark 測試,越高越好。
同樣再將 2990WX 的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 開啟,在同樣 3DMark 測試下,性能就正常許多。可見一般遊戲真的讓 2990WX 毫無用武之地。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71.jpg
↑ 3DMark 測試,越高越好。
至於 2950X 也有著 16C32T 的多核心,倘若減半改為 8C16T 遊戲性能會在提升嗎?就從 3DMark 測試來看,反而是 16C32T 的 2950X 性能較好,由此可見遊戲玩家的最高核心處理器非 2950X 莫屬。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72.jpg
↑ 3DMark 測試,越高越好。
遊戲測試 /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2950X 與 i9-7980XE
雖說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設計之初便不是為遊戲玩家打造,也因此在全核心 32 Core 測試下,平均 fps 低於正常表現。也因此 AMD 提供 Game Mode(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藉由關閉核心的方式,讓 2990WX 能在遊戲時有著正常水準的表現。
經測試,2990WX 透過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 改為 16 核心時,可獲得與 2950X 相近的遊戲性能,而 16 核心與 8 核心相比,遊戲平均 fps 差異則在 10 幀以內,因此遊戲測試時 2990WX 採預設 32 核心測試,並補上 16C、8C 的成績,而 2950X 則是 16 核心進行測試。
遊戲測試,分別使用《鬥陣特攻》、《絕地求生 PUBG》、《刺客教條:起源》與《魔物獵人:世界》等四款遊戲來測試,遊戲都設定在 1080p 解析度、特效全開進行測試。
《鬥陣特攻》遊戲算是測試 5 個平台中表現較為平均的一款;而《絕地求生 PUBG》就能看出 2990WX 因過多的核心導致遊戲性能下降,而 2950X 則緊追在 i9-7900X 之後,相差約 12fps 的小差距。
《刺客教條:起源》相較於上兩款射擊遊戲,更吃重了電腦性能,也因此 2990WX 完全討不到便宜性能大減,但 2950X 則與 i9-7900X 差距僅 5fps 而已。
《魔物獵人:世界》同樣是 AAA 等級大作,這款就能比出 2950X 與上代 1950X 的差距,且 2950X 緊追 i9-7900X 差距僅 5fp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2.jpg
↑ 遊戲測試。
由於目前遊戲對由多核心的支援,普遍最高僅在 8 核心,過多的核心反而讓處理器時脈降低,在遊戲表現上並不這麼適合。
也因此針對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進行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 的測試,從原本 32C 關閉 1/2 核心、1/4 核心來進行測試,換句話說 2990WX 關閉 1/2 核心,就相當於 2950X 的 16 核心,關到剩 8 核心時則近似於 Ryzen 7 2700 的性能。
第二次測試可發現,在《鬥陣特攻》與《絕地求生 PUBG》這兩款遊戲測試時,8 核心性能贏過 16 核心,但《刺客教條:起源》與《魔物獵人:世界》則是 16 核心性能贏過 8 核心。
由此可見,最適合遊戲玩家的多核心處理器非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莫屬,而 8 核心設定或 16 核心設定,對於遊戲平均 fps 性能差異較小。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3.jpg
↑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不同核心數遊戲測試。
海量任務測試「遊戲+錄製」《魔物獵人:世界》
從上述遊戲測試可見 2950X 有著較好的遊戲性能,對於遊戲來說也用不盡 2950X 的 16 核心,於是乎就以 OBS 進行同時遊戲與錄製的工作,藉由 OBS 錄製遊戲影像與直播串流工作相當,因此為了方便測試則以錄製的方式進行。
遊戲則以最近剛出無疑是 PC Game 下半年強檔的《魔物獵人:世界》來進行,遊戲設定採 1920x1080 解析度、畫面設定最頂級、幀率無上限、垂直同步關。而 OBS 錄製設定為1920×1080@60fps,使用 CPU x264 編碼、CPU 使用率:fast、位元率:60000。
從錄製的《魔物獵人:世界》獵殺毒怪鳥的測試影片,可發現同時遊戲 + OBS 錄製影像,CPU 使用率約在 66-70% 之間,而遊戲則維持在 70-85fps 左右。
由此測試可見,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不僅有足夠的遊戲性能,16 核心 32 執行緒更可同時遊戲與 OBS 錄製,對於遊戲實況主來說,只需要一台電腦即可順暢遊戲同時直播。
n4Fy0e08cJo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Monster Hunter: World》OBS 錄製測試。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6.jpg
↑ 《魔物獵人:世界》測試影片截圖。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4.jpg
↑ OBS 錄製設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5.jpg
↑ OBS 影像設定。
溫度功耗 /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2950X 與 i9-7980XE
本次測試皆使用 ENERMAX LIQTECH TR4 240 來進行測試,於待機時測試的 CPU 溫度都在 35°C 左右。而在透過 Prime95 進行最大壓力測試時,2990WX 時脈維持在 3GHz 溫度 56°C,而 2950X 時脈在 3.5GHz 溫度 55.9°C。
至於對比的 i9-7900X 與 i9-7980XE,使用同樣的 240mm AIO 水冷,在 Prime95 測試下最高為 i9-7900X/3.6GHz 溫度 82°C、i9-7980XE/3.2GHz 溫度 74°C;至於遊戲時 CPU 溫度普遍都不高。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73.jpg
↑ 溫度測試。
整台電腦功耗,在待機時普遍都落在 100W,同樣 Prime95 燒機下,2990WX 最高 410W、2950X 則 278W,遊戲測試時 CPU 未吃滿功耗相對較低。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74.jpg
↑ 功耗測試。
AMD Ryzen Master 與 PBO 自動超頻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與 2950X 處理器,只要散熱器夠力壓的下處理器溫度,都可藉由 Precision Boost 2,自動讓處理器時脈提升,甚至可達到 XFR2 延伸時脈。
但若以手動超頻設定,需考驗玩家超頻測試的經驗,找到最適合的時脈、電壓值,並確保系統可通過各式高負載程式的長時間測試;但 Ryzen Threadripper 的客群,除了拼效能的超頻、遊戲玩家之外,亦有用於 3D 創作、渲染等工作需求,想要更多且穩定的多核心性能,但又不想將時脈、電壓固定。
也因此,AMD 推出「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PBO)的功能,只要主機板超頻設定皆調整為 Auto 自動(時脈、電壓等),並有著散熱空間的前提下,透過 Ryzen Master 即可切換到 PBO 模式,玩家可自行調整處理器 SoC Power 與 VRM Current,讓處理器可獲得更高的性能。
簡單來說,PBO 可以給予玩家更多的性能,並保有閒置自動降頻(省電)與自動 Precision Boost 2 的功能,比較表如下:
使用體驗出廠預設手動超頻PBO
nT頻率預設使用者控制PBO控制
電源限制預設使用者控制提升
閒置降頻YesNoYes
保固YesNoNo
PrecisionBoost 2啟動Off啟動
性能預設提升提升
玩家可在 Ryzen Master 軟體中選擇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的功能,並可自行調整 Package Power Tracking(PPT)、Thermal Design Current(TDC)與 Electrical Design Current(EDC)參數。
[*]調整 Package Power Tracking(PPT),可提升提供給處理器的電壓,讓多核心、多線程的處理器,在超頻時有著足夠的電壓。
[*]Thermal Design Current(TDC)則是各家板廠對主機板 VRM 的溫度限制,也意味著若要 PBO 獲得更高的性能,必定要替主機板 VRM 進行解熱。
[*]Electrical Design Current(EDC)調整主機板 VRM 給予處理器的最大電流。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78.jpg
↑ 倘若 CPU 散熱足夠,PBO 可打破預設限制,提升主機板供電與電流,讓處理器獲得更多的自動超頻空間。
PBO 可讓習慣 Auto 的玩家,透過簡易的 PPT、TDC 與 EDC 來微調效能,不僅可讓處理器運行在更高的時脈,並保有 Precision Boost 2 與閒置降頻省電的功能,這也是對於創作工作者來說,一來可提升更多效能,二來可比全手動 Manual 超頻還要穩定。
以 2990WX 切換到 PBO 模式後,調整 PPT 900、TDC 900、EDC 500,即可讓 Cinebench R15 成績達到 5928 cb,輕輕鬆鬆就能比過 Auto 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79.jpg
↑ 2990WX 使用 PBO 超頻。
至於,手邊這兩顆 2990WX 與 2950X 處理器,在 240mm AIO 水冷散熱下,可達到全核心時脈幾 GHz 呢?
這部分就直接手動超頻,2990WX 全核心時脈可達 4.1GHz、1.35V 電壓,使用 Cinebench R15 測試 CPU 性能可達到 6249 分,全負載下 CPU 溫度最高來到 70°C。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0.jpg
↑ 2990WX 手動超頻 4.1GHz 測試達 6249 分。
至於 2950X 測試下,全核心時脈可上 4.3GHz、1.5V 電壓,這超頻設定下 Cinebench R15 測試 CPU 性能可達到 3640 分,全負載下 CPU 溫度最高 82.6°C。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1.jpg
↑ 2950X 手動超頻 4.3GHz 測試達 3640 分。
總結
AMD 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馬力全開,32 核心 2990WX 鎖定 3D 創造、渲染、運算等專業應用,讓用戶可自行打造所需的工作站電腦;雖說單處理器價格 $1799 美金(台灣定價 57,999 元),但對於希望藉由多核心運算(金錢)節省渲染、運算的等待「時間」,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若有需求這肯定相對划算。
而與 2990WX 打對台的 i9-7980XE,在台灣定價相當接近,但 2990WX 不僅有更多的核心、更強的運算性能,於 Cinebench R15 與 POV-Ray 有著 33% 的性能領先;此外,2990WX 更可透過 Precision Boost 2、PBO 等技術得到接近超頻的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7.jpg
↑ 時間就是金錢,不是嗎?2990WX 測試 Blender 渲染 Ryzen 處理器,只需要 8 秒的時間。
WX 鎖定專業工作者,而 X 系列的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則鎖定遊戲玩家、性能狂熱分子,玩家同樣可獲得更多的 16 核心,以及相近 Intel 平台的遊戲性能。且第 2 代 2950X 本身預設時脈也較高,超頻更可挑戰全核心 4.3GHz,整體遊戲性能更勝 1 代 1950X。
更何況 2950X 定價 $899 美金更比 1 代發表時還便宜,可預期台灣 2950X 定價會與 i9-7900X 相當接近,就測試來看 2950X 有著更強的多核性能,即便遊戲帳面上小輸平均 10fps 左右,但同樣可給玩家足夠的遊戲性能,更可藉由 CPU 同時遊戲與直播,兩者兼顧。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AMD-Ryzen-Threadripper-2990WX-2950X-88.jpg
↑ 任務完成。
AMD 設計 Zen 架構之初,不僅有著增強指令集平行,強化快取、預測引擎與同步多執行緒等設計,藉此提升處理器的運算性能輸出。而更重要的策略則是「Zen 架構所擁有的擴展彈性」,讓 AMD 可以用與對手相近的價格,開啟多核心的戰爭。
AMD 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維持著與對手相近價格,但有著更多的核心、更強的運算性能,並且處理器皆可超頻等特色,首波先販售 2990WX,而在 8/31 則輪到 2950X 上陣,玩家可根據需求與預算,來打造 Ryzen Threadripper 多核心體驗。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