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hong 發表於 2017-10-21 00:35:11

Drobo 5Dt 簡單評測

筆電容量的救星,除了 NAS 等網路空間之外,傳統 DAS 是否還在你的選擇清單內呢?
隨著網路傳輸的速率越來越快之後,不少人的筆電資料備份儲存空間問題都有了不同的平台紓解,就以筆者的環境來看,Dropbox 不僅跨平台,傳輸性能也夠快,更方便的是檔案自動備份版本的功能,不論是誤刪抑或是誤存,都有方法輕鬆救回檔案。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明顯,因為 Dropbox 並不如 Apple 自家 icloud 一樣,擁有自動清除不常用檔案的功能,也就造就筆者的筆電容量其實隨著世代的更迭,容量越來越吃緊,從原先的 128GB 堪用,到現在的 256GB 不定時需要搬動檔案才能夠再繼續放入更多的資料。當然 Apple 並非沒有更多選擇可以使用,但那高昂的價格,加上筆者平均兩個世代的換機的速度,那筆錢不花也罷,畢竟 Apple 新機都是把 Storage Flash mount 在 PCB 上,並不能夠隨著筆者的換機而能夠套用在新機上。問題總該是要解決的,筆者的環境有一台 MacBook Air 11″、MacBook Pro w/ touch bar、1 ~ 2 台的 PC,已經擁有一台 Asustor NAS 用於 Apple 環境的 Time machine 功能加上影片的儲存。這個環境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具備,也是近幾年相當常見的配置,畢竟 NAS 的功能太過於強大,不僅可以自動備份之外,也提供了家用環境中的多機共用性。不過筆者對於 NAS 的速度其實不算滿意,在 Apple 中的影片檔想要保存除了透過超大容量的隨身碟之外,就只能夠過網路傳輸。前者受限於筆者只有 1 支 Patriot Rage 2 256GB,加上隨身碟內早就已經存放了許多工作上必用的套裝軟體,所剩空間其實也不多;後者 NAS 容量雖然已經被筆者擴充成擁有近 10TB 的容量,不過受限於網路傳輸的限制,最多也就 1Gbps 的頻寬(理論值為 125MB/s,實際測試則約 100MB/s)。但現實總是殘酷,實際 100MB/s 的傳輸性能必須要滿足訊號夠強,距離夠近的條件,也就是筆者的筆電必須相當接近於 Router AP,且中間必不可以被其餘使用者干擾,也就造就這個環境實現的條件的最佳時間點為屋內成員均以入睡時。雖然筆者相當晚睡,不過 100MB/s 的速度其實也相當慢,以筆者最常搬移的檔案大小 50GB 為例需要時間為 512s 也就是近 9mins,這個速度說慢不慢,但要說他快?則是太過牽強了。且若筆者同時間再增加檔案傳輸序列,則會造成塞車同時拖垮整體速度,畢竟水管就是這麼大條,同時傳輸的情況下則會造成頻寬互搶的問題。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回歸傳統 DAS 儲存架構成了唯一選擇,為什麼呢?不是應該強化網路環境才是正道嗎?怎麼筆者會選擇回頭路。網路環境強化這個選項其實在一開始就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畢竟 Apple 筆電最高階的硬體僅提供 802.11ac 3T3R,也就是 1300Mbps,就算之後的世代提供 160MHz 802.11ac 或者是直接進化到 802.11ad,都會卡在原先 NAS 的 1Gbps 通道上,為了提昇所花費的成本不貲,加上無線網路越快,受干擾而降速的問題越明顯,這條歹路不能行。那麼回到 DAS 身上,因為環境中有一台 MacBook Air 11″,受限於為了相容它的問題,只能選擇 USB3.0 或者是 Thunderbolt 2 的機種,為了讓 PC 也能夠一併納入到 DAS 相容的框架中,兩個傳輸埠均具備的機種成了首選。在這個清單內其實有不少廠牌可以選擇,如高端大氣的 Lacie,或者是耕耘許久的 Akitio,還有這次的新興品牌 Drobo。高端大氣的 Lacie 筆者其實相當想要它新推出的 2big Dock Thunderbolt,不過礙於台灣並沒有開賣,加上綑綁硬碟銷售,從國外運回的成本實在太貴,且不相容於 Thunderbolt 2 故作罷。Akitio 則是筆者早就已經有一台 Thunder3 Duo Pro,但不完全相容於 Mac,採用網路上常見的 Path 方法讓他能夠在 MacBook Pro 中使用。Drobo 呢?這個選項則是筆者的朋友使用過,整體反應不算差,也就先借來測試看看是否合用,若不差則可以納入筆者的清單中作為購買的候選人。Drobo 5Dt 的外型相當低調,不同於 Apple 系列產品最常用的銀白色系,外殼採用黑色金屬消光黑配上亮黑背板,放在桌上不算太突兀,加上筆者的周邊其實還蠻多黑色製品,倒不至於格格不入。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drobo-5Dt_001.jpg背面則是全網狀的散熱孔,位於機身下緣處則是連接埠,從左至右為 2 埠 Thunderbolt 2、USB 3.0 Type-B、12V DC-input,還有自復式電源開關。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drobo-5Dt_002.jpg拿掉前面板則可以放入至多 5 顆標準 3.5 吋硬碟,比起讀者的 AKiTiO Thunder3 Duo Pro 僅 2 顆硬碟還要多上不少,受限於目前的軟體,至多可以到 64TB 的容量。Drobo 網頁也可以直接計算:Capacity calculator,但目前網頁僅到單一 10TB 容量,還未更新目前最大 12、14TB 的計算方式,可能會有不準確的問題,筆者實際測試則是可以安裝 12TB 並沒有問題。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drobo-5Dt_004.jpg硬碟艙位相當直觀,左邊為退出鈕,壓下後硬碟靠著機構本身的彈簧自動退出,右邊則是硬碟狀態燈,硬碟有狀況都可以隨時透過燈號得知,並不一定得要透過軟體才能夠查看硬碟目前的健康狀態。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drobo-5Dt_005.jpg艙門則因為是塑料結構,加上單一手指施力點問題,有些許變形問題,一般推入硬碟時則沒有這個問題。若已經習慣 NAS 中常用的獨立硬碟 hot swap bay 結構,對於 Drobo 5Dt 的簡易結構可能會有點不習慣的問題,就筆者第一次使用下,會有點擔心推入時把塑料結構的艙門給弄斷。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drobo-5Dt_006.jpg變壓器採用 FSP 製品,大小比例尺為 Microsoft 最新的 Surface mouse,整體略大,主因為該變壓器提供 12V@12.5A 約為 150W,畢竟 5 顆硬碟在開機同時啟動時,瞬間電流其實也相當高,變壓器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不可預期的跳電問題,一般情況下可能會做 device power on delay,加上這顆是純 12V 變壓器,與一般的 19V 變壓器結構不太一樣,也就造就這顆變壓器較大的主因。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drobo-5Dt_007.jpg設定方面,安裝軟體只有兩個選項,分別為「安裝」與「解除安裝」,這一點其實相當受用,對於 MAC 系統來說,有解除安裝這個選項在移除時會相對乾淨許多,畢竟一般人相當難以去抓出所有留存在系統中的檔案。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39.18.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39.39.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39.47.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39.59.png

安裝完後就會出現在 Launchpad 中,同時 MAC 系統中的上方系統列中也會出現 Drobo 的圖示。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44.07.png點開後,會先 loading 一小段時間,之後軟體會詢問是否需要註冊,這邊可以選擇跳過或者進行註冊。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45.32.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45.43.png

開啟完後,會顯示 Drobo Dashboard,在 All Drobos 頁面中會顯示目前已經連接的 Drobo 裝置,下圖為 Drobo 5Dt 一台裝置,由於本身硬碟還未重整為可用狀態,故為紅色燈號,這個燈號與機器本體的狀態燈為連動狀態。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45.49.png雙擊兩下 5Dt 圖示後,可以在右側選擇 Status 等頁籤,本業為 Drobo 系統本身的狀態,為 Critical 狀態,也就是無法正常使用,必須要先進行 reset 後才可正常使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格式化。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避免一般硬碟插入後直接抹除資料,給予使用者二次確認的提醒。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46.20.png點擊右邊圖示的其中一顆 10TB 硬碟,可以在看硬碟細項資訊,另外可以看到 Health 狀態,筆者推估該狀態為 S.M.A.R.T 資訊導出後的狀態整理。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46.56.png為了要先讓 Drobo 5Dt 可以正常使用,需要先在左側頁籤切換到 Tools,點擊中間的 Drobo Reset,可以重新設定 Drobo,其中包含名字與硬碟重新格式化的選項。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2.22.png在執行前會再進行一次確認,確認後按下 Yes 後才會真正開始進行 Reset,一樣是避免使用者誤觸功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資料丟失。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2.34.pngReset 完後,切換到 Capacity 頁籤中可以查看目前的總可用容量,這個容量會隨著使用者插入不同容量硬碟而有變化,以筆者的配置來看 8TB * 1、10TB * 2、12TB * 1,最後可用容量為 25.28TB,約有 13TB 被用於容錯的 DATA Portect 中,推算大約為 1/3 的空間,但筆者不太清楚 Drobo 是如何在多顆硬碟中進行資料保護與恢復計算。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2.57.png切換到 Volumes 頁籤則可以看到 Drobo 目前被切割為幾個磁區,不過軟體只能單一磁區,所以這個部分則必須要透過使用者另外透過 OSX 或者是 Windows Disk Utility 額外分割。另外 Drobo 的軟體在 OSX 與 Windows 環境中,均只有單一資料類型可以選擇,OSX 下為 HFS+、Windows 下則是 NTFS,並沒有 exFAT 選項可供使用者選擇,也就造成只透過軟體本身,並無法達成筆者想要在多個系統間存取的目的,因此必須要透過系統內建的磁碟工具另行格式化。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3.01.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5.27.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5.34.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5.39.png

選擇好之後即可開始格式化,格式化之前,必須要先輸入「Erase」才會繼續開始,開始後會隨著硬碟容量的大小而有不同長短時間的等待,完成後軟體也會跳出對話窗告知已經完成格式化。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2.23.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5.43.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6.00.png

透過 OSX 系統的資訊中可以看到容量為 70.37TB,與筆者安裝的硬碟容量並不一致,這點為正常現象,該容量為 Drobo 軟體自行回報給 OSX 系統的「假容量」。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原因為 Drobo 採用的並不是純硬體容錯機制,為了能夠讓使用者更容易的在隨時隨地擴充、或者更換已經安裝的硬碟,透過了軟體演算法的方式來達成容錯機制,也就造成回報給系統「假容量」的現象,真實使用容量必須要透過 Drobo 的軟體才能夠得知。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7.04.pngDrobo Setting 頁籤中則是可以更改 Drobo 的名稱,還有機器燈號的亮度,Dashboard Preferences 則是可以選擇是否要檢查韌體更新與警告訊息的提供方式,分為直接跳出訊息視窗,或者是 E-mail。不過由於 Drobo 5Dt 並不是 NAS 機種,E-mail 的選項在這裡並不實用,右下角則是語言選擇,有提供正體中文的選項,對於英文苦手的使用者來說,會來的親和許多。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7.57.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1.58.11.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22-%E4%B8%8B%E5%8D%881.08.22.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15-%E4%B8%8B%E5%8D%884.16.54.png

為了讓 OSX 與 Windows 系統均能夠透過 Drobo 5Dt 存取資料,必須要透過系統內建的 Disk Utility 重新格式化為 exFAT 格式才能夠跨平台存取,Drobo 軟體內並未內建這個選項,可能是未考慮到如筆者這類型多機流的使用者的需求,或許在未來的軟體更新中會實作該功能,不過既然軟體目前沒有給,就這個時間點來看就只能自行透過其它軟體進行。好在筆者自行格式化後,Drobo 系統仍然可以正確識別,並未鎖定只能相容於內建軟體所格式化的磁區。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22-%E4%B8%8A%E5%8D%8810.07.38.png最後則是 Drobo 5Dt 在 OSX、Windows 系統中的性能測試,由於是 OSX 下採用 Thunderbolt 2 介面測試,因此讀取部分更快更好,達到 400MB/s 以上的讀取水準,寫入部分則是落在約 200MB/s 上,比起原先的 1Gbps 網路環境頂多 100MB/s 的水平要提昇許多。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22-%E4%B8%8A%E5%8D%8810.10.33.png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09-22-%E4%B8%8A%E5%8D%8810.14.25.pngWindows 環境下的 Disk Management 一樣無法正確識別 Drobo 5Dt 的真實容量,顯示為 64TB。實際測速則因採用 USB 3.0 介面測試,讀取部分最高為 220MB/s 左右,寫入則是 280MB/s 左右。會隨著不同軟體而有著相當大的差異,ATTO Disk Benchmark 為優,最差的 CrystalDiskMark 則是落在約 130MB/s 上下,整體表現小幅優於 1Gbps 網路環境。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1.png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2.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3.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4.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5.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cdm_1.png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17/10/cdm_2.png

整體而言,Drobo 5Dt 確實滿足了筆者想要多平台共用,更快的存取表現。加上軟體容錯的機制,對於一般使用者的使用環境下理應更適合,畢竟目前硬碟價格並不廉價,一次購入多顆大容量硬碟的畢竟不再多數。透過 Drobo 的軟體容錯方式,既保有容錯好處,又能夠隨時增補硬碟,這點對於錢包不夠深的玩家來看確實相當便利。不過 Drobo 並沒有辦法如同筆者 Thunder3 Duo Pro 一樣提供多顆硬碟為不同 Volume 的方式,也就造成筆者並不能將硬碟任意抽取至他處進行再利用。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Drobo 5Dt 簡單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