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inchen 發表於 2017-4-17 14:55:17

ASUS ROG GX800 水冷電競筆電測試報告 / 地表最狂 超頻水冷 SLI



ROG 新一代水冷超頻電競筆電 GX800 以正式發表,搭載著 Core i7-7820HK 超頻處理器,與雙 GTX 1080 SLI 顯示晶片,更刷新上一代售價,21 萬 9 千元的身價與超頻效能,無疑是這代的電競筆電之王;GX800 除了規格的升級之外,在空水冷散熱設計、筆電鍵盤與音效上都有所改進,接著便來實際試試 ROG GX800 電競筆電,確認其效能是否有著王者風範。

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7-7820HK
晶片組:Intel CM238
記憶體:64 GB DDR4 2800MHz SDRAM
螢幕:18.4\" (16:9) LED backlit UHD (3840x2160) Anti-Glare Panel with 100% Adobe w/ G-Sync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GTX 1080 SLI 16GB VRAM
儲存系統:1.5TB PCIE Gen3X4 SSD (RAID0)
鍵盤:MechTAG 機械鍵盤、ROG AURA
WebCam:HD 網路攝影機
網路功能:Wi-Fi Integrated 802.11 AC、Bluetooth V4.1 、External Antenna
連接埠:麥克風輸入、耳機輸出(SPDIF)、Type C USB3.1 GEN2 Thunderbolt、3 x USB 3.0、RJ45 LAN 埠、HDMI、Docking 埠、mini Display Port、SD 讀卡機
音效:Stereo 3 W Speakers、麥克風、ASUS Sonic Studio
電池:8 Cells 74 Whrs Battery
電源 DC:19.5 V DC, 16.9 A, 330 W
尺寸:NB 45.8 x 33.8 x 4.54 cm、Dock 35.9 x 41.8 x 13.3 cm
重量:NB 5.7 kg with Battery、Dock 4.7 kg


ROG GX800 水冷電競筆電開箱

新一代 GX800 不僅規格更新,尺寸上更長大了一吋,有著 18.4 吋的 4K@60Hz 顯示器並搭載 NVIDIA G-Sync 顯示技術,處理器則是第七代 Intel Core i7-7820HK 超頻處理器,有著 4C8T 預設 2.9 GHz 最大超頻可至 3.9 GHz;GX800 最狂的是在極速設定下,處理器可達到 4.4GHz 近 50% 的超頻提升;而顯示晶片,則是 NVIDIA GTX 1080 SLI,雙顯示晶片配置 16GB 記憶體,讓 3D 繪圖效能最大化。

GX800 除了替 CPU 與 GPU 進行超頻之外,更使用 64 GB DDR4 2800MHz 超頻記憶體,只不過記憶體超頻需在手動模式下才可以啟動;而儲存系統則是使用,三組 PCIe Gen3 x4 NVMe 512GB SSD 建立 RAID 0 陣列,總計 1.5TB 的 Gen3X4 SSD。

這一代鍵盤更全面採用與 TTC 合作的 MechTAG 機械鍵盤,並加入 ROG AURA RGB 背光效果,雖然手感有所提升,但對於機械式鍵盤的標準來看,還有一段需要微調的路要走;音效方面,則是雙聲道 3W 揚聲器;無線與網路則是提供雙頻 802.11 AC 與 GigaLan 網路。

水冷底座方面,設計上與上一代相當,也是採用雙 9cm 冷排與風扇進行降溫,並採用特別設計的水冷連接介面,確保筆電與底座間的牢固性,並提升水冷流速,讓 CPU 與雙 GPU 在高時脈運作下也能壓住溫度。

整體來看,GX800 裝近目前最凶猛的硬體規格,在透過大瓦數供電、超頻,並透過水冷進行散熱,讓 GX800 效能得以穩坐王者寶座。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jpg
↑ 此次 GX800 有著超級大的紙箱包裝,整個超級豪華的概念。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jpg
↑ 內部則有筆電、行李箱與後背包。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3.jpg
↑ 筆電有著獨立的紙盒包裝,而水冷底座則放在行李箱當中,另外一個大背包可用來攜帶筆電出門。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jpg
↑ 首先就先從筆電看起,內容物有著說明文件、變壓器與外接天線。


18 吋電漿銅 裝甲鈦 新潮流

這一代 GX800 雖說有著 18 吋的超大尺寸,但在整體設計與配色上,還是維持著相當帥氣的線條、電漿銅與裝甲鈦的配色。而華碩為何會選擇「電漿銅」與「裝甲鈦」這兩色,主要的構思是:「希望將筆電散熱好、堅固耐操的印象帶給玩家」,因此選用了散熱首屈一指的「銅」材質,當作點綴色,而航太科技使用的「鈦」金屬,有著相當好的堅固與耐用性,因此選擇裝甲鈦當作高階產品的主色,並透過電漿銅來點綴,打造出不一樣的 ROG 配色。

在 GX800 的 A 件上,同樣有著兩條 Light Bar 與 ROG Logo,平時未開機時 Light Bar 呈現電漿銅的顏色,而 ROG Logo 則是鏡面反射,但在開機後這兩處都有燈光效果,整體視覺感受相當漂亮;而筆電後方,則有相當顯眼的電漿銅水冷底座連接孔,整體外觀設計相當霸氣,新色更帶出尊絕不凡的氣息。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jpg
↑ 筆電 A 件,髮絲紋處理,有著 Light Bar 與 ROG Logo,開機後燈光效果更美。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jpg
↑ 筆電後方,視覺設計上相當霸氣。


GX800 使用 18.4 吋、16:9 比例、3840x2160 解析度、60Hz 更新率之顯示器,並支援 NVIDIA G-Sync 顯示技術,讓玩家在 4K 遊戲時,也能有著最流暢的遊戲體驗;而在顯示器上方有著 HD 網路攝影機與麥克風。

鍵盤處,有著觸感相當好的防滑材質,並採用 MechTAG 薄形機械式鍵盤,以及最酷炫的 ROG AURA 燈光效果,並維持著 GAMING CENTER 按鍵與 M1、M2、M3 巨集鍵、錄影鍵與音量控制鍵;筆電觸控板,則是採用大尺寸觸控板,與獨立左右按鍵設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9.jpg
↑ 掀開 GX800,內有大尺寸 4K 顯示器,與全尺寸機械式鍵盤,整體相當霸氣。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0.jpg
↑ 18.4 吋 4K 顯示器,上方有著 HD 網路攝影機與麥克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1.jpg
↑ 筆電 C 件有著防滑材質,觸感相當舒適不冰冷,而鍵盤則是新設計的機械式鍵盤。


MechTAG 薄形機械式鍵盤

全新設計的薄型化機械式鍵盤「MechTAG」,有著 2.2mm 按鍵行程,整體手感為有段落、無聲響的設計(類似茶軸),從官網的示意圖來看,在機械軸四角,有著固定圓柱,讓按鍵落下時行程更穩定,而底部則有金屬板固定;不過鍵盤背光的 RGB LED 則是擺在軸體上方,且 LED 過小、位置偏上,導致 RGB 背光效果不均勻。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1.jpg
↑ 機械軸示意圖,圖中開關處四角多了圓柱穩住鍵帽,但也影響了手感。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7.jpg
↑ RGB LED 設置在機械軸上方,但由於位置偏上,使得背光效果不佳。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8.jpg
↑ 鍵帽本身透光度也較弱,若在燈光充足的環境使用,背光感受相當不明顯。


至於 GX800 機械軸手感則過於模糊,不像是機械軸開有的清脆感,再加上多了四個圓柱,導致按鍵落下時摩擦處更多影響手感;只能期待 ROG 日後能優化薄形機械式鍵盤的手感,並且下放置其它 ROG 筆電機種。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2.jpg
↑ 而在鍵盤右下角則有標示 MechTAG 字樣。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3.jpg
↑ 鍵盤的 WASD 按鍵,側面則是全白設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4.jpg
↑ 鍵盤保留著額外的 GAMING CENTER、巨集鍵、錄影、音量等按鍵。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5.jpg
↑ 電源開關。


電競筆電 I/O 配置要注意

電競筆電除了比較規格、散熱與效能之外,更要讓玩家有良好的遊戲體驗而設計,因此筆電的 I/O 埠位置配置就有些小訣竅;大部分玩家都在筆電的右側操作滑鼠,假使右側擺放 DC IN、HDMI 或網路埠這些常用連接埠,不僅降低筆電右側空間,讓玩家使用上更不方便。

因此,ROG 筆電在設計上都會注意這些細節,GX800 右側只擺放了 SD 讀卡機、兩個 USB 埠,以及散熱開孔;而筆電左側,則有散熱孔、電源輸入、RJ45、HDMI、mini DP、2 x USB 3.1 Type C、USB 與 3.5mm 耳機 / 麥克風。

讓較常用且一定會用的介面擺在左側,而右側則是使用率較低或者有替代的介面;而這一代,GX800 在左右兩側多加了散熱鰭片,因此兩側有著散熱開孔,不過 GX800 筆電本身尺寸夠大,縱使加入散熱開孔,也不至於讓廢熱干擾右手滑鼠操作。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0.jpg
↑ 筆電右側,配置的 I/O 較少,確保右側空間足夠。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1.jpg
↑ 筆電左側,配置了常用的介面。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19.jpg
↑ 筆電前方。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2.jpg
↑ 筆電後方,水冷連接孔,中央紅色為供電、兩側▕▕則是固定卡榫,而接著兩個則是入水與出水孔,最外側的兩個圓孔,則是固定拴。


內裝空水混合散熱模組

GX800 的空水冷混合散熱模組,不僅能夠替 CPU 與雙 GPU 進行散熱,更覆蓋了電路版上的供電模組;水冷導管,連接著機器後方的水冷連接埠,途經 CPU 與雙 GPU;而空冷散熱導管,則是左右兩側鰭片,各有一根散熱導管連接至 CPU,而雙 GPU 則有兩根熱導管,分別連接至左側與右側的散熱鰭片。
       
散熱模組設計比上一代更進步,更能有效替超頻 CPU 與雙 GPU 進行散熱;拆開筆電之後,會發現 GX800 的揚聲器,不僅提升為四組(兩組在螢幕下方),兩組則在筆電底部,並有著相當大的體積,整體音效上更為宏亮,聲音細節與動態表現更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3.jpg
↑ 筆電底部,一樣有著相當帥氣的外型設計,筆電底部螺絲皆採用橡膠墊塞住。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5.jpg
↑ 拆開筆電,來仔細看看內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6.jpg
↑ 筆電內部,採用空水冷散熱模組,整體空間使用率相當高,左下與右下兩處,則是筆電的揚聲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7.jpg
↑ 筆電水冷連接孔,中央是電源供應,因此有著較粗線材,而兩側則是水冷導管。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8.jpg
↑ 筆電空水冷混合散熱模組,水冷流經 GPU 與雙 GPU,而底部還有空冷散熱導管輔助散熱。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29.jpg
↑ 筆電左側散熱風扇,有著兩組散熱鰭片,並由左側散熱導管貫穿。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33.jpg
↑ 筆電右側散熱風扇,亦有兩組散熱鰭片,並由右側散熱導管貫穿。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34.jpg
↑ 散繞導管貫穿柳測散熱鰭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35.jpg
↑ 位於筆電 D 件上的揚聲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36.jpg
↑ D 件的揚聲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37.jpg
↑ 筆電電池。


水冷散熱 外接底座

讓 GX800 效能超群的秘密武器「水冷外接底座」,透過水冷散熱,讓超頻 CPU 與雙 GPU 能夠穩定輸出超頻效能,可謂散熱做的好,效能沒煩惱;水冷底座設計與上一代相似,本身同樣採用雙 9cm 冷排與風扇進行降溫,並自帶小水冷箱;而華碩更提到,這一代水冷流速有所提升,讓水冷循環更快速。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1.jpg
↑ 水冷散熱底座,整體造型相當潮,連接也相當容易,擺上筆電後壓下金屬桿,就可完成連接。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2.jpg
↑ 水冷底座的連接孔,中央紅色為供電、兩側有著金屬勾子,會深入筆電並鉤住、接著兩個圓柱則是水冷入水與出水處,最旁邊兩個圓柱則是固定拴。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3.jpg
↑ 筆電右側有著小水冷箱,馬達應該也位於此處。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4.jpg
↑ 水冷底座後方,有著網狀罩子,以及連接用的金屬桿結構。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5.jpg
↑ 底座底部則有大面積的止滑墊。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6.jpg
↑ 筆電與水冷底座連接後,更顯得霸氣。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7.jpg
↑ 尊絕不凡的氣息。


特規雙 330 W 電源輸入確保負載平衡

這一代採用雙 GPU 的配置,使得筆電本身電力要求也相當高,因此筆電與水冷底座,各採用一組 330W 變壓器供電;而較特別的是,這兩顆變壓器採用特規接頭,長方形的外型並帶有卡榫設計。

這兩個特規的接頭,能夠確保筆電抽電時的負載平衡,以免大部分電量都是從筆電這端提取,這樣的設計可以確保供電更穩定,但相對的這變壓器只有 GX800 能夠使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39.jpg
↑ 變壓器採用長方形的特殊接頭,輸出 19.5V, 16.9A, 330W。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40.jpg
↑ 取下變壓器時,必須前推卡準才能取下接頭。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58.jpg
↑ 筆電與水冷底座都需供電,才可進入水冷模式。


筆電周邊 / 天線、電源、行李箱與背包

周邊方面,GX800 多了一根外置天線,可以用來提升 Wi-Fi 訊號與可接收範圍;GX800 內部使用 Intel(R) Dual Band Wireless-AC 8260 無線網卡,支援雙頻 2x2 理論值為 867 Mbps,但若使用單根天線為 1x1 配置,因此這根天線僅只能用來加強訊號強度,對於速率上的提升有限。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38.jpg
↑ 各位可透過 ROG GameFirst 軟體,透過軟體對程式進行網路通道分配,讓無線網路與實體網路都能同時使用。


此外,在筆電的包裝盒中,裡面藏了一支 ROG Gladius 一代電競滑鼠,對於 GX800 的身價來說,配上這隻滑鼠再好不過;且內裝的滑鼠配件都相同,亦有提供日製微動開關。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0.jpg
↑ 內附一支 ROG Gladius 電競滑鼠。


而 ROG 的行李箱,這一代只能擺放水冷底座,而筆電則要用背包背著,行李箱為四輪推行的款式,並有著 TSA LOCK 海關鎖,外觀有著 ROG 的塗裝,與電漿銅的配色,整體質感相當好;內部,則是依據水冷底座設計的防震材質,另一側則可用來攜帶變壓器或其他周邊。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42.jpg
↑ 行李箱有著 ROG 塗裝與電漿銅配色。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43.jpg
↑ TSA LOCK 海關鎖。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45.jpg
↑ 行李箱另一側。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46.jpg
↑ 側面。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47.jpg
↑ 伸縮把手。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48.jpg
↑ 內裝有著刻畫好的水冷底座空間,以及魔鬼沾固定帶。


後背包,則是 ROG 經典紅黑配色,並有著兩層設計,第一層有著超大空間可以塞入各種周邊,第二層則是完整的防撞保護,可以用來確保 GX800 移動時的安全,而包包本身小夾層也相當多,使用上相當便利。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4.jpg
↑ 包包前方的小夾層。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5.jpg
↑ 左右兩側的小夾層。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6.jpg
↑ 第一層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使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7.jpg
↑ 筆電則是放在第二層。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8.jpg
↑ 腰間還有個暗袋。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9.jpg
↑ 減壓背帶。


GAMING CENTER 筆電超頻功能捷徑都在這

GX800 可透過 GAMING CENTER 來調整超頻模式,以及設定 Macro 巨集鍵、Aura 燈光效果等操作。筆電預設四種超頻模式:優化、極速、手動與標準模式,而「手動」模式可以讓玩家,自行調整 CPU 倍頻、快取速度,以及 GPU 時脈與視訊記憶體時脈;而「標準」與「優化」模式,則針對 CPU 進行超頻,標準 CPU 3.7 GHz、優化 CPU 4.3 GHz;而「極速」模式,除了將 CPU 超頻至 4.4 Ghz 之外,更針對雙 GPU 超頻至 1821 MHz、記憶體時脈 1301 MHz。

而「極速」與「手動」模式只有在使用水冷底座時可以使用;除了超頻之外,GAMING CENTER 亦提供記憶體優化與捷徑連結等功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2.jpg
↑GAMING CENTER 將裝置資訊,用了很飛炫的方式呈現出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3.jpg
↑ 超頻設定中,標準、優化與極速只能觀看資訊,而手動中        則可針對 CPU 倍頻、快取速度,以及 GPU 時脈與記憶體時脈進行超頻。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9.jpg
↑ 使用手動超頻時,會花比較久的時間開機,倘若超頻失敗,系統會自動復原。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7.jpg
↑ 筆電風扇與水冷底座風扇都採 Auto 模式運行,在GAMING CENTER 當中亦可改為手動。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4.jpg
↑ Macro Key 可以針對筆電的 M1、M2 與 M3 進行設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5.jpg
↑ Aura 燈光設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76.jpg
↑ 客製化設定中,可自行選擇按鍵分區,來設定燈光效果與燈色。


筆電的燈光效果,會顯示在鍵盤、ROG Logo,而筆電 A 件的 Light Bar 與 ROG Logo 則是固定紅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0.jpg
↑ 筆電鍵盤與 ROG Logo 背光,預設是單色紅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1.jpg
↑ 筆電 A 件的 Light Bar 與 ROG Logo 同樣有著背光效果。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63.jpg
↑ ROG 就是霸氣。


ROG GX800 效能測試

見真章的時刻終於來了。由於 ROG GX800 提供四種超頻模式,以及空冷散熱與空水冷混合散熱兩種行為,因此為了讓測試方便,則規劃為:水冷極速、水冷優化、空冷優化與空冷標準等四個測試情境。

水冷極速用來評估筆電的最高預設效能,而水冷優化與空冷優化,在相同超頻下,可看出到底水冷散熱與空冷散熱,是否對效能有所影響,而空冷標準則是衡量筆電未超頻狀況下的表現。

測試設定
水冷極速:CPU 4.4 GHz、GPU 1821 MHz / VRAM 1301 MHz
水冷優化:CPU 4.3 GHz、GPU 1771 MHz / VRAM 1251 MHz
空冷優化:CPU 4.3 GHz、GPU 1771 MHz / VRAM 1251 MHz
空冷標準:CPU 3.7 GHz、GPU 1771 MHz / VRAM 1251 MHz


接著就依序使用測試軟體,來衡量 GX800 在各式設定下的效能表現。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0.jpg
↑ CPU-Z 資訊,此設定為水冷極速下的資訊,可見 CPU 時脈達到 4.4 GHz,系統記憶體時脈則是預設 2400 MHz,其餘模式下 CPU 超頻資訊請參考上述所列。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1.jpg
↑ GPU-Z 資訊,此設定為水冷極速下的資訊,GPU 時脈 Boost 可達 1821 MHz,記憶體時脈也超頻至 1301 MHz,其餘模式下 GPU 超頻資訊請參考上述所列。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2.jpg
↑ AIDA64 快取記憶體測試,在超頻模式下,會對快取進行加速,但加速幅度並不大,而記憶體在預設超頻模式下,並未進行超頻,因此時脈為 DDR4-2400 MHz。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3.jpg
↑ 儲存空間,使用三組 NVMe PCIe x4 SSD 組成 RAID 0 磁碟陣列。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4.jpg
↑ 實際效能飆破 3000 MB/s 的讀寫實力。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5.jpg
↑ IOPS 表現更是誇張,儲存頂規配置。


CPU-Z Bench 測試當中,水冷極速模式獲得相當高的分數,與一般桌上型 i7-7700K 處理器預設時脈分數相當。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6.jpg
↑ CPU-Z Bench 測試。


同樣,CPUmark 測試中,水冷極速模式獲得 782 分,比起優化的 760 分還高,而標準模式則只有 622 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7.jpg
↑ CPUmark 測試。


而 Cinebench R15 測試中,四個模式在 OpenGL 測試當中,僅空冷標準 101 fps,其餘三個模式都有著 120 fps 的表現;而 CPU 測試方面,在水冷極速下,獲得單核 185 cb、多核心 920 cb 的分數。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8.jpg
↑ Cinebench R15 測試。


針對影音轉檔測試,使用 X264 與 X265 測試,X264 編碼最高 32 fps,至於 X265 則只有 19 fps;縱使 i7-7820HK 可透過超頻提升效能,但對於轉檔需要更多核心加速的功能來說,Intel 這一代表現大致上就是這樣。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89.jpg
↑ X264 X265 測試。


PCMark 8 效能測試,在 Creative 包含影音編輯的測試情境中,獲得了最高 8052 分,而 HOME 與 WORK 表現也有著頂規桌機的水準。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90.jpg
↑ PCMark 8 測試。


而繪圖的 3DMark 測試中,水冷極速下 Fire Strike 獲得 19,217 分的高分,而 Extreme 則有 16,645 分,至於 Ultra 也有 9,587 分的表現;對於 4K 遊戲,GX800 應該能表現的相當不錯。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91.jpg
↑ 3DMark 測試。


跑了一輪測試,可以發現 GX800 CPU 超頻後,有著如同桌上型 i7 處理器的效能。而實際遊戲測試下,使用 2160p 解析度也就是4K 進行測試,《OverWathch》在特效最高、4K 解析度下,有著平均 220 fps 表現,縱使空冷模式也有平均 194 fps;而《GTA V》同樣特效開至最高、極致下,在水冷模式下都有平均 60 fps 的效能,但在空冷模式下效能就低了 10 幀左右。

而較有趣的是,UBIsoft 的《WatchDog2》與《Ghost Recon Wildlands》這兩款遊戲,在 4K 特效遊戲預設最高的設定下,平均都落在 44 fps 左右,且無論水冷、空冷或超頻與否,都同樣維持著這平均 fps,這也可能與遊戲開發商的遊戲開發有關;而 EA 新作《Mass Effect Andromeda》,在 4K 解析度、Ultra 設定下,則有著平均 73 fps 的表現,而在空冷與優化等情境中,亦有著平均 63 fps 的表現;這結果可能與遊戲對於高時脈、SLI 的支援性有否有關。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93.jpg
↑ 4K 解析度最高設定遊戲測試。


ROG GX800 散熱測試

最後散熱溫度測試,則使用 3DMark 的 Fire Strike Ultra 壓力測試,來衡量筆電在高負載、長時間運作下,核心溫度的散熱表現;在待機方面,水冷模式下 CPU 48 度、GPU 分別 43、42 度,比起空冷待機還要低個幾度;而在壓力測試下,水冷極速設定,CPU 最高溫來到 96 度,而 GPU 分別為 77 與 81 度,若改為水冷優化設定,由於 GPU 不在超頻,因此溫度也下降許多,連帶的讓 CPU 也跟著降溫。

而空冷模式下,標準或優化模式,CPU 都來到 97 度的高溫,而雙 GPU 則維持在 83 度左右;這一代加入雙 GPU,讓散熱要求更為嚴苛,這表現雖不算低溫,但也能確保 GX800 在超頻狀態下,有著穩定的效能輸出。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SUS-ROG-GX800/ASUS-ROG-GX800-94.jpg
↑ 溫度測試。


總結

ROG GX800 無疑提升了規格,讓效能更突飛猛進,相對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整體效能,也能夠負荷 4K 遊戲需求,但如今 GTX 1080 Ti 的問世,若與之相比還是單顆 GTX 1080 Ti 效能較強,且若採單顆 GPU 配置,那 GX800 的水冷散熱表現可能會更好,畢竟雙顯 SLI 也需要遊戲支援,才能發揮最好的效能,硬實力還是完整 GPU 核心的 GTX 1080 Ti 較強。

這代也增強了音效與 4K 顯示器,讓整體遊戲影音效果大提升,只不過覺得可惜的是,其使用的「MechTAG 薄形機械式鍵盤」,感覺還像是未完成的工程品,整體手感雖有提升,但還未到位,而 Aura 燈光效果不佳且不均勻,對於特別開發的機械軸來說,沒注意到這點實在有點可惜。

作為筆電之王 ROG GX800 當之無愧,有著超頻處理器、雙 GPU SLI,以及 NVMe RAID SSD、4K 顯示器,規格上無可挑剔,地表最狂的超頻水冷電競筆電。


來源: ASUS ROG GX800 水冷電競筆電測試報告 / 地表最狂 超頻水冷 SLI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84772-1-1.html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ASUS ROG GX800 水冷電競筆電測試報告 / 地表最狂 超頻水冷 S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