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inchen 發表於 2017-4-12 14:50:54

AMD Ryzen 5 1600X 處理器測試報告 / 主流戰場 多核強襲



鎖定主流裝機市場 Ryzen 5 系列,將與勁敵 Core i5 同台較勁,AMD 祭出四款 Ryzen 5 六核心與四核心的處理器產品:Ryzen 5 1600X、1600、1500X 與 1500,型號後綴 X 代表著 XFR 支援,即透過 SenseMI 技術,能自動替 CPU 核心超頻至更高的時脈;對比 5K~1W 價位區間的處理器,Ryzen 5 有更多的「核心」與「SMT 同步多執行緒」技術,想必在效能、遊戲表現上,定能獲得玩家的矚目;此次便使用「AMD Ryzen 5 1600X」處理器來進行測試(滾輪向下)。


你要知悉的 Zen 架構幾件事

此次 AMD Ryzen 處理器,採用全新設計的 x86「Zen」架構核心,並在處理器設計上,有著全新設計的 Front-End 引擎,有著更好的指令處理能力;處理器的執行內核,則有著 4 組 ALU、2 組 AGU 的整數運算單元與 4 組 FP 浮點數運算單元,以及獨立 Scheduler 進行調度;為了提升處理器吞吐量,Zen 每個核心都有著獨立 L1 快取與更大的 L2 快取,並採用「CCX」模組設計,四個 Zen 核心共享 L3 快取,這設計也讓 AMD 能更輕鬆的改變處理器核心配置。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6.jpg
↑ Zen 核心架構方塊圖。


且 Zen 架構採用「SMT」同步多執行緒,可讓單一處理器核心同時執行 2 個線程,讓玩家獲得更好的多核心效能;除了設計的改變,AMD 更有「SenseMI」智慧感測技術,可更精準的進行電源管理「Pure Power」,以及衡量 CPU 溫度、內部資源狀況,自動提升時脈的「Precision Boost」,兩者連動讓處理器獲得更多的效能,而在 Precision Boost 推至最高時脈時,倘若 CPU 溫度還在允許範圍內,則會啟動處理器「XFR」,讓核心獲得更高的時脈;此外,亦有著預測、預取的「Neural Net Prediction」與「Smart Prefetch」等優異技術。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7.jpg
↑ Zen 架構 CCX 設計,四個核心共享 L3 快取。


AMD Ryzen 7、5、3 就衝著 Core i3、5、7

AMD Ryzen 7 系列,瞄準高效能、多核心市場,價位都在萬元以上的處理器,而此次上市的 Ryzen 5 則是主流級產品線,價位會落在 5k-1w 這區間,至於 Ryzen 3 則是以入門為主,下半年才會問世。

最早上市的 AMD Ryzen 7 系列處理器,為 8 核 16 緒的產品,而Ryzen 5 系列則有 6C12T 與 4C8T 兩種,分別是 3+3 CCX 與 2+2 CCX 配置,Ryzen 5 的 1600 與 1600X,主要差異在於核心時脈、TDP 與 XFR 的支援不同;而 1500 與 1500X 則只有時脈、XFR 不同。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8.jpg
↑ AMD Ryzen 7、5 處理器規格。


就規格來看,Ryzen 5 比起對手不僅有著更多核心,且都支持 SMT 技術,讓玩家在主流裝機時,有著更多的選擇。


AM4 平台擴充小輸 但實際效能足夠

Ryzen 處理器採用 SOC 架構設計,本身就提供 1 組 PCIe Gen3 x16、2CH DDR4 記憶體,I/O 方面則有三種配置:(1). 2 組 SATA 與 1 組 x2 NVMe、(2). 2 組 SATA 與 x2 PCIe、(3). 1 組 x4 NVMe 的設計可選擇,並提供 4 組 USB 3.1 Gen1(3.0)。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9.jpg
↑ Ryzen 處理器提供 1 組 PCIe Gen3 x16,以及 I/O 與 USB。


而 AM4 主機板的晶片組則有 X370、B350 與 A320,另外還有 SFF 系列的X300 與 A300/B300 等晶片組;若各位選購後綴 X 系列的 XFR 處理器,則需搭配 X370、B350 與 X300 等主機板,才能獲得超頻支援,而其中唯有 X370 與 X300 支援雙顯 x8, x8 模式。

晶片組之間,也存在著 I/O 擴充上的差異,X370 有著 2 組 USB 3.1、6 組 USB 3.0、6 組 USB 2.0,以及 6 組 SATA、與 8 條 PCIe 通道,但 B350 則少了 4 組 USB 3.0、2 組 SATA 與 2 條 PCIe 通道;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0.jpg
↑ AM4 腳位的 X370、B350 與 A320 所提供的規格表。


簡而言之,AM4 提供的是目前個人電腦、工作、娛樂等使用情境下,足夠的擴充功能,倘若要比 I/O 擴充的豪華性,那 Intel 還是略勝一籌。


AMD Ryzen 5 1600X 套裝開箱 / 沒有木盒 但我們有黑紙盒

此次 AMD 準備了一大黑盒送測,內有 AMD Ryzen 5 1600X 處理器,並搭配主流價位的 ASRock AB350 GAMING K4 主機板,記憶體則是選擇 GEIL EVO X DDR4 8GB*2 組合,而系統 SSD 則是相當高級的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jpg
↑ 此次送測,AMD 提供了一個大黑盒。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jpg
↑ 內有 AMD Ryzen 5 1600X、ASRock AB350 GAMING K4、GeIL DYNA4 SLT DDR4 2x8GB 與 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AMD Ryzen 5 1600X,為 3+3 CCX 配置,6 核心 12 緒處理器,有著完整 16MB L3 快取,預設時脈 3.6GHz,可 Turbo 至 4.0GHz,並支援 XFR。而 R5 1600X 全核心可達 3.7GHz、2 Core 4.0 GHz,為 95W TDP 設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jpg
↑ 此次測試的 Ryzen 5 1600X。


而此次搭配的散熱器,則是 AMD Wraith Max 散熱器,這顆散熱器只有系統廠的機器才會使用;各位玩家在選購時須注意,95W TDP 的 Ryzen 5 1600X 處理器,並不附贈原廠風扇,除此之外 Ryzen 5 1600、1500X 會提供 Wraith Spire 散熱器,而 Ryzen 5 1500 則是搭配 Wraith Stealth 散熱器;換句話說,Ryzen 5 1600X 請自備散熱器。

Wraith Max 外方內圓,並有著 AMD 與 RGB 背光,採用 AM4 卡扣式安裝;而在散熱器左側,則有一個 4 針 RGB 接頭與 3 針 USB 介面,這兩個介面都用來提供散熱器 RGB 燈光,因此只要擇一使用,而新的主機板大部分提供 RGB 針腳,因此可讓主機板控制散熱器燈光,倘若主機板並沒有 RGB 針角,則可改接主機板上的 USB 插座。

而 Wraith Max 散熱器,則是有著 4 根散熱導管貫穿散熱鰭片,接著在透過下吹式風扇進行散熱;散熱器底部則是銅底接觸散熱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jpg
↑ 有著 AMD 信仰 RGB 的 Wraith Max 風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jpg
↑ 採用卡扣式安裝。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6.jpg
↑ 提供 RGB 針角與 USB 兩種燈光控制介面。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7.jpg
↑ 散熱器有著 4 根散熱導管,以及大面積銅底。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8.jpg
↑ 安裝後記得接上 RGB 針角喔!


此次搭配的 GEIL EVO X DDR4 2x8GB 記憶體,GEIL EVO X 系列具備 RGB 燈光效果,並提供 4pin RGB 控制介面,因此也能跟著主機板進行燈光控制;而手邊這組,最高支援到 DDR4 3200 MHz,不過為了與之前測試的數據相比,則會調整為 DDR4-2400 進行實測。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9.jpg
↑ GEIL EVO X DDR4 2x8GB RGB 記憶體。


Ryzen 處理器除了提供顯示卡使用的 PCIe x16 通道之外,在儲存介面亦有 M.2 PCIe x4 的設計,因此搭配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進行測試;雖說 ASRock AB350 GAMING K4 同樣提供兩組 M.2,但只有標示 Ultra M.2 這個是採用 CPU 通道,另一組 M.2 只是共用 SATA 通道,因此安裝時要記得裝在正確的 M.2 插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1.jpg
↑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相當頂級的 M.2 固態硬碟。


此次搭配測試的主機板 ASRock AB350 GAMING K4,不僅支持 Ryzen 處理器,更能對應未來 Zen 核心的 APU;顯示輸出提供 HDMI、DVI-D 與 D-Sub等介面;擴充方面,有著 2 條 PCIe x16 支援單卡 x16 運作,並有著 6 組 SATA3、1 組 Ultra M.2(PCIe x4)與 1 組 M.2 SATA,USB 方面則是 8 組 USB 3.0、6 組 USB 2.0,似乎是將晶片組提供的 USB 3.1 挪做 USB 3.0 來使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0.jpg
↑ 主機板 PCIe 擴充,第一組 PCIe x16 可支援單顯卡 x16 模式,亦可支援 NVMe SSD 開機,第二組 PCIe x16 插槽則是運行 x4 模式。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2.jpg
↑ 主機板 SATA 介面則是 2 正 4 躺。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3.jpg
↑ 後方 I/O 一覽,有著 2 個 USB 2.0 與 PS/2 介面,三個影像輸出給 APU 使用,並有著 6 組 USB 3.0,其中一個為 Type C 介面,而音效方面則是雙聲道,支持模擬 7.1 聲道功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14.jpg
↑ 信仰點燈。


AMD Ryzen 7 1600X 處理器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則以上述開箱的 AMD Ryzen 5 1600X 處理器,搭配 ASRock AB350 GAMING K4 主機板與 GeIL DYNA4 SLT DDR4 2x8GB 記憶體,系統則安裝在 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500GB 上;系統版本則是 Windows 10 Pro 最新版本 15063,並將遊戲 DVR 關閉、開啟 Game Mode,系統電源計畫則是選擇「高效能」;主機板採預設超頻,並調整記憶體時脈為 2400MHz,以及關閉主機板 ACPI HPET Table 功能;測試用的顯示卡則是 NVIDIA GTX 1080 FE 版本。

使用 CPU-Z 1.78.3 版本,即可檢視 Ryzen 5 1600X 完整資訊,處理器代號 Summit Ridge,為 14nm 製程的 6 核心 12 線程處理器;主機板使用 ASRock AB350 GAMING K4,B350 晶片組;記憶體為 4 DIMM 雙通道 2400MHz;接著透過,CPU-Z Bench 進行測試,Ryzen 5 1600X 單線程 2,143 分、多線程 14,253 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1.jpg
↑ CPU-Z 處理器資訊。


使用 CPUmark 99 測試,Ryzen 5 1600X 獲得了 558 分;接著再使用 wPrime 測試處理器的多線程運算能力,預設 4 Thread 進行測試 32M 花了 10 秒計算、1024M 則要 313.7 秒,接著將多線程改為 12 Thread 再測試一遍,32M 只需 4.8 秒計算、1024M 則要 138.5 秒就完成。

而 CINEBENCH R15 測試,單 CPU 獲得 147 cb,多核心運算 1200 cb,多核心運算能力比起單核強了 8.16x。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2.jpg
↑ CPUmark 99 測試 601 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4.jpg
↑ wPrime 測試,12 Thread 32M - 4.8s、1024M - 138.5s,4 Thread 32M - 10 s、1024M - 313.7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5.jpg
↑ CINEBENCH R15 測試,CPU Single Core 147 cb,CPU 1200 cb。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則是透過更新後的 AIDA64 來進行評分,CPU 快取延遲相當低,只不過記憶體延遲還是相當高;記憶體讀取 32,177 MB/s、寫入 31,736 MB/s、複製 28,613 MB/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6.jpg
↑ AIDA64 記憶體測試讀取 32,177 MB/s、寫入 31,736 MB/s、複製 28,613 MB/s。


壓縮測試,先使用 WinRAR 進行測試速度為 8,217 KB/s,而 7Zip 測試則有著 30762 MIPS 的表現。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7.jpg
↑ Winrar 測試 8,217 KB/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8.jpg
↑ 7Zip 測試 30762 MIPS。


CPU 影音轉檔方面,使用 X264 FHD Benchmark 進行測試,Ryzen 5 1600X 有著每秒 39.9 fps 的處理能力;而 X265 FHD Benchmark 則有 22.03 fps 的表現。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29.jpg
↑ X264 FHD Benchmark 39.9 fp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0.jpg
↑ X265 FHD Benchmark 22.03 fps。


儲存測試,則針對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進行測試,由於這張主機板並不提供 USB 3.1,因此無法測試 USB 3.1 外接盒的速度;另外,第二條 PCIe x16(@x4) 不支援 NVMe PCIe SSD,因此也無法在測試 SSD 750 的效能。

SSD 960 PRO 系統碟,使用 DiskMark 測試循序讀取 3,272 MB/s、寫入 2,100 MB/s,4K 讀取 385.4 MB/s、4K 寫入 331 MB/s;而 Anvils 測試,循序讀寫分別是 1796 MB/s 與 1928 MB/s,不過 4K IOPS 表現相當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1.jpg
↑ SSD 960 PRO DiskMark 試循序讀取 3,272 MB/s、寫入 2,100 MB/s,4K 讀取 385.4 MB/s、4K 寫入 331 MB/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0.jpg
↑ Anvils 測試。


電腦工作效能測試,則使用 PCMark 8 來進行測試,PCMark 8 能夠模擬不同的使用情境,像是 Home、Work 與 Creative 等情境,其中 Home 主要測試網頁瀏覽、文字輸入、編輯相片、影音回放 / 編碼與遊戲測試;Work 測試則是模擬網頁瀏覽、寫入、試算表與影音回放 / 編碼;創意測試中則包含了 Home 與 Work 的項目,並加入更多的影音工作測試。

測試使用加速模式,家用情境 Home 獲得 4,694 分、工作情境 Work 5,141 分、創作者 Creative 7,840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2.jpg
↑ PCMark 8 Home 4,694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1.jpg
↑ PCMark 8 Creative 7,840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3.jpg
↑ PCMark 8 Work 5,141 分。


繪圖效能測試,搭配 NVIDIA GTX 1080 FE 顯示卡進行測試,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16,357 分,效能約為 51.9 fps,而在不同解析度下的 Fire Strike Extreme 與 Ultra 測試中分數相當;而 Time Spy 測試中,CPU 獲得 5,641 分、18.95 fp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4.jpg
↑ 3DMark Fire Strike Physics 16,357 分、51.9 fp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5.jpg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Physics 16,707 分、53 fp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6.jpg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Physics 16,408 分、52 fps。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7.jpg
↑ Time Spy CPU 5,641 分、18.95 fps。


針對虛擬實境 VR 則使用 VRMark 進行測試。VRMark 基本標準測試的 Orange Room,獲得了 8,964 分的成績,平均 frame rate 達 195.42 fps;而更嚴苛的高階測試 Blue Room,獲得了 2,235 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8.jpg
↑ VRMark Orange Room 8,964 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39.jpg
↑ VRMark Blue Room 2,235 分。


遊戲測試,則以最近在玩的《質量效應:仙女座》,以及《火線獵殺:野境》與射擊遊戲《鬥陣特攻》來測試,三款遊戲設定皆為 Full HD(1920*1080)解析度,以及最高畫質設定進行測試;測試,採用 Fraps 記錄遊戲過程 180s 的 fps 表現。

《質量效應:仙女座》本身遊戲引擎就有著相當好的效能,遊戲在 1080p 解析度、預設極高設定下,有著平均 105 fps 的效能表現;而 UBIsoft 的開放世界遊戲《火線獵殺:野境》,則相對的吃效能,在 1080p、極高設定下,平均未達標準僅 52 fps;而《鬥陣特攻》最高設定下,則有著 110 fps 的表現。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2.jpg
↑ 遊戲效能測試。


遊戲直播測試,則是使用 OBS 設定 1920 x 1080 解析度 30 FPS,影像 Bitrate 調整至 6000 Kbps,並使用 CPU x264 編碼,CPU 使用率設定為 medium;測試的遊戲為《火線獵殺:野境》1080P 解析度、極高畫質設定,並將遊戲直播至 Youtube 平台,遊戲中亦顯示 FPS 與 CPU 使用率供大家參考。

從遊戲測試來看,單運行遊戲平均僅 52 fps,在如此高的直播設定下,遊戲 fps 則來到 30~40 之間,而 CPU 則是維持在 100% 負載;就影片順暢度來看,這樣的設定下運行遊戲,本身就有點卡頓的問題出現,若要順暢遊戲體驗與直播,勢必要降低遊戲設定,並降低 OBS CPU 使用率。

而若與設定為 4C4T 的 i7-7700K@4.2GHz 相比,其遊戲直播影片根本就是從頭卡到尾,根本無法正常直播;那正常 4C8T 預設時脈的 i7-7700K,能夠負荷這樣高設定下的直播需求嗎?從記錄的影片來看,i7-7700K 確實在 4C8T 直播有正常的播放,但還是卡頓得相當嚴重,相較之下 Ryzen 5 1600X 能在運行遊戲的同時,進行高畫質的 OBS 直播,倘若是實況主用機,這測試來看 Ryzen 優勢相當強。

KodRdaS-4D4
↑ 直播測試 AMD Ryzen 5 1600X - XF Test Ghost Recon Wildlands / 1920*1080, 30fps, CPU X264 HD。

7uFb7k-H6D0
↑ 直播測試 Intel Core i7-7700K - XF Test Ghost Recon Wildlands / 1920*1080, 30fps, CPU X264 HD。

TuhRGKTKu6M
↑直播測試 4C4T i7-7700K@4.2GHz - XF Test Ghost Recon Wildlands / 1920*1080, 30fps, CPU X264 HD。


Ryzen 5 1600X 對比 Core i7-7700K 並模擬 i5-7600K 測試

緊接著當然要拿 Intel 處理器來相互廝殺,而 AMD Ryzen 5 1600X 的對手則是 Intel Core i5-7600K,但是 XF 手邊的 Core i5 短缺當中,因此只好拿 i7 門神 7700K 來測試囉!

i7-7700K 為 4C8T 的處理器,並有著相對高的核心時脈;而 R5 1600X 的優勢,則是 6 核心與 12 線程的多執行緒;而為了讓玩家有更好的衡量性,則再將 i7-7700K 關閉 Hyper Threads、時脈設定為 4.2GHz,這樣的設計接近於 i5-7600K 的配置,讓各位玩家參考。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3.jpg
↑ 此次測試的三顆處理器規格。


首先 CPU-Bench 測試中,單線程測試都在伯仲之間,但在多線程測試中,可以發現 Ryzen 5 的強悍;而 CPUmark 99 測試則是 i7-7700K 的高時脈較為強勢;而 wPrime 就比較複雜,因為測試的 CPU 可使用的線程數目不同,若以 4T 32M 測試來看,Intel 還是有著較快的運算速度,而 4T 1024M 亦是如此,但是若線程提高至 8T、12T、16T 這才能見到 Ryzen 核心多的好處。

至於 CINBENCH R15 測試,同樣單核心運算還是 i7 強悍,而當啟動多核心運算時,Ryzen 則力往狂瀾,多核心運算就是比你 i7 還強。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4.jpg
↑ CPU-Z Bench 分數越高越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5.jpg
↑ CPUmark 99分數越高越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6.jpg
↑ wPrime 時間越低越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7.jpg
↑ CINBENCH R15 分數越高越好。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新版本的 AIDA64 則修正了處理器快取的延遲,在相同 2400MHz 的記憶體時脈設定下,Intel 平台效能還是較好,且延遲也低非常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8.jpg
↑ 記憶體測試。


壓縮軟體測試方面,Winrar 壓縮速度上,i7 表現相當出色,而 R5 則勝過 4C4T 的 i7;而 7Zip 壓縮效能則是 R5 勝過 i7。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49.jpg
↑ WinRAR 壓縮速度越快越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0.jpg
↑ 7zip 壓縮運算越快越好。


影像轉檔的效能測試,則透過 X264 FHD Benchmark 與 X265 FHD Benchmark 來進行,這項目可以說是 R7、R5 發揮實力的時刻,X264 轉檔 R5 1600X 可達到 39 fps 的速度;而 X265 測試則是 R5、i7 旗鼓相當。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1.jpg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fps 越高越好。


PCMark 8 電腦性能測試,可以模擬家用文書上網、工作打字操作、創作者的影音編輯工作等表現,此測試都採 Open CL 加速模式測試;這測試結果來看,i7-7700K 在 Home、Work、Creative 測試中都拔得頭籌,就連 4C4T 的 i7 表現還是相當好;但礙於測試時間較緊湊,下次測試時會以非加速模式進行測試。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2.jpg
↑ PCMark 8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繪圖效能測試方面,則分為總分與物理運算 CPU 得分,從結果來看 CPU 物理分數還是 R5 1600X 較為強悍,但整體總分來看則大致相同;特別的是 Fire Strike 測試 i7 獲得最高的總分,但之後的 Extreme、Ultra 測試下總分則相近。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3.jpg
↑ 3DMark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VRMark 測試,大家在高需求的 Blue Room 測試中得分相同 2200 分,但在 Orange Room 測試當中,i7 還是把分數給拉開;或許 3DMark 與 VRMark 測試中,對於核心數要求並不夠高,反而是對核心時脈有較好的評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4.jpg
↑ VRMark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緊接著,則是測試平台對高效能 I/O 裝置的傳輸率表現,測試的是身為系統碟的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從結果來看,AMD 平台也能滿足高效能的 I/O 裝置,只不過此次 AMD 測試的 B350 主機板,僅只能安裝 M.2 NVMe SSD,並且未提供 USB 3.1,以致於儲存方面僅測試這根 NVMe SSD。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5.jpg
↑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CrystalDiskMark 速度越快越好。


遊戲效能測試,此次挑選的三款遊戲:《質量效應:仙女座》、《火線獵殺:野境》與《鬥陣特攻》,並非針對 Ryzen 的多核心有做優化,而在 1080p 解析度之下,對於 i7-7700K 來說相當無壓力,有著相對高的平均 fps 表現。

而將 i7-7700K 閹成 4C4T、4.2GHz 再測試一遍,其平均 fps 則與 R5 相似,只不過 R7 在 1080p 解析度完全討不到便宜。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6.jpg
↑ FUD 遊戲平均 fps 越高越好。


溫度測試,R5 與 R7 都使用 AMD Wraith Max 散熱器,而 i7 則是 Intel 原廠 10cm 高的下吹散熱器;待機方面 Intel 表現較為出色,但在透過 Prime95 燒機下,R5 與 i7 都來到 83 度,而 R7 則更熱情 88 度;若是使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則是,R5、R7 溫度約 72 度,而 i7 則在低一些 69 度。

至於功耗方面,整平台待機大家差不多,Prime95 對處理器進行測試,R5 約 144W、i7 約 150W,至於 R7 則來到 178W;而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則是,i7 與 R5 都在 259W,R7 則較高 273W。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7.jpg
↑ 溫度測試,越低越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AMD-Ryzen-5-1600X/AMD-Ryzen-5-1600X-58.jpg
↑ 整平台功耗測試,越低越好。


總結

Ryzen 5 鎖定主流裝機價位帶,有著 6C12T 與 4C8T 的產品,而目前台灣售價也已經公開,R5 高階的 1600X 售價 NTD$ 9,000 元、1600 NT$ 7,800 元、1500X NT$ 6,800 元、1400 NT$ 6,000 元;以台灣價格對比美金定價來看,R5 1600X 價格算是較高,與 R7 1700 價差約在 1 千左右,反而讓人有種衝動上 R7 1700。

同樣 6C12T 的 R5 1600,相較於 1600X 在價位上或許較划算,只要搭配好一點的散熱器,讓時脈往上提升個 0.4GHz 就能趨近 1600X,或許 R5 1600 會是較經濟划算的選擇;至於 4C8T 的 R5 1500X 與 R5 1400,對比 Core i5 僅 4C4T,Ryzen 理當能夠脫穎而出。

效能表現上,多核心測試還是 Ryzen 5 最吃香,但門神 i7-7700K 的高時脈,更是不容小覷的對手;像是影像轉檔,毫無懸念的 Ryzen 獲勝,但在 PCMark 8 的測試中,反而是 i7-7700K 顯得更神;而繪圖表現,3DMark 物理分數同樣是 Ryzen 勝出,但在 Fire Strike 的總分成績反而是 i7-7700K 更強,但之後的 Extrem 與 Ultra 則是總分旗鼓相當。

實際遊戲測試,在主流 1080p 解析度下,i7-7700K 在效能表現上還是較出色;而當使用模擬的 4C4T i7-7700K@4.2GHz 測試時,其表現就與 R5 1600X 相同,但在開啟 OBS 直播後就天差地遠。Ryzen 5 1600X 有著更順暢的直播體驗,縱使是正常 4C8T 預設時脈的 i7-7700K,在高品質的直播下,影片還是卡頓的相當嚴重。

對於一台桌機同時遊戲與實況的玩家,Ryzen 5 會比 i5 或 i7 還要適合;而 AMD 只要能與遊戲廠商做好技術交流,讓遊戲引擎能夠真正發揮出 Ryzen 多核心的好處,則能在 1080p 單獨只跑遊戲測試下,獲得更好的平均 fps 體驗。

至於 Ryzen 平台挑選方面,若需要雙顯 SLI、CrossFire,則需要搭配 X370 主機板;若是主流單一顯卡配置,則是 B350 會是更經濟的選擇;且 X370 與 B350 都支援超頻功能,讓玩家能挑戰 Ryzen 的極限,小超小賺,至於最入門的 A320 就不支援超頻,會比較建議搭配 R3 入門款處理器;平台擴充性上,AMD 能滿足的是基本用戶需求,倘若需要更高的擴充性 Intel 平台還是較強。

AMD 的全新 Zen Core 決戰多核,親民 Ryzen 挑戰 Intel 的策略,就目前 R7、R5 來看,已出奇制勝,但在主流帶的 R5 1600X,在 1080p 解析度之下,遊戲表現想要完勝 Intel,還是要看重與遊戲引擎的優化了,但若要同時直播!Ryzen 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來源: AMD Ryzen 5 1600X 處理器測試報告 / 主流戰場 多核強襲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85190-1-1.html



====================相關報導====================

AMD Ryzen 5 1600X CPU超頻實測,平均3.9GHz~4.1GHz,定頻增加多核心實力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AMD Ryzen 5 1600X 處理器測試報告 / 主流戰場 多核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