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狼仔 發表於 2008-12-1 00:58:42

新巨首款12公分高效率機種,HU2系列電源供應器 測試已補上

新巨以往的電源機種,散熱風扇均採用八公分風扇,前段時間為了外銷日本市場,推出採用12公分風扇的HU2高效率機種,並搭配模組化接線頭。
考量到國內大風扇電源市場,新巨將原本外銷的HU2進行小幅修改後,於國內正式上市,主打500W至800W的高階客層,以下是新款HU2各款機種的簡介。
外盒包裝,HU2系列原本為外銷日本機種,這次在國內上市,強調全系列採全日系用料及通過80PLUS標準認證,其中660/760兩款更達銅牌認證。
與以往包裝不同的是,為了塑造活力感,這次請了代言人代言,吸引消費者目光。左下角處說明產品提供三年非人為損壞保固,一年內故障到府收送,並印上代理商資訊與聯絡方式。
外盒背面,強調產品各項特色、輸出規格及輸出接頭數目,HU2系列主打的是採用Sanyo Denki山洋電機高品質12公分風扇、高轉換效率及全日系電容用料。
不過瓦數標示僅在背面右上處,正面及其他位置均無,辨識不易,且後方錯字還不少("Nippo" Chemi-con、"Charcteristics"、輸出"鏈"波),最好修改一下。
抽掉彩盒外殼後,打開白色紙盒,取出的內容物一覽,有電源本體、輔助固定架與螺絲、安規電源線以及一份ATE(自動測試機)的出廠測試報告。
不過卻沒見到說明書的蹤影,且附上的電源線雖是安規品,但最大耐流為10A,對於860W高輸出機種可能略嫌不足。
電源本體外觀,已看不到早期白鐵外殼的伺服器版配色,為承襲自G1/GP2系列黑色霧面烤漆外觀。
與所有的大型風扇電源相同,後方出風口處為六角型蜂巢網狀設計,並設置交流輸入插座、電源總開關,HU2還多了一個運作指示燈,指示電源運作狀態。
冷風進入口處,直接在外殼上沖出風扇網孔,省去風扇護網的安裝,不過材質較軟,容易變型,拿取電源時盡量避免從此處施力。
電源外殼上的輸出標籤,維持新巨傳統,以列印方式直接印出各項數據。
HU2總共有560W、660W、760W、860W四款機種,並維持新巨採單路12V輸出的設計,此款為HU2-5560V 560W機種,12V出力達40A。
HU2-5660V 660W機種,12V增加至50A,也提升3.3V及5V的單路最大電流(不過3.3V/5V總和還是40A)
HU2-5760V 760W機種,12V出力升至55A。
最高階的HU2-5860V 860W機種,12V出力為60A。
四款機種外觀與重量幾無差異,若不看標籤是無法分辨出來的。
主要電源接頭,提供一組ATX 24P、一組EPS12V 8P、一組ATX12V 4P,為了減少傳輸損失,在大電流線路使用16AWG線材,加上隔離網包覆,這使得整段線路有點硬而難以彎折。
PCIE顯卡電源接頭,提供兩組PCIE 6+2P接頭,可從接頭的紅色外殼來區分,同樣也有隔離網包覆。
週邊裝置電源接頭,兩組線路提供5個大4P及1個小4P,大4P採省力易拔設計,不過接頭與接頭間線路並未包覆。
SATA裝置電源接頭,三組線路提供6個SATA電源接頭,線路中段採直式接頭,末端採直角接頭,與常見的配置相反,且接頭與接頭間線路也未包覆。
國內上市的HU2,並未採用日本版的模組化方式連接線,相當可惜。
不過有一個最嚴重的問題是,四款瓦數的接頭數目居然是相同的,對560W機種來說還好,但其他高瓦數機種接頭數目明顯嚴重偏少,對於有多顯卡要求(PCIE接頭至少要四個以上)、多週邊裝置要求(需較多大4P/SATA數目)的高階使用者將會有接頭不夠用的狀況。
內部構造一覽,560W機種。
660W機種。
760W機種。
860W機種。
四款機種一次/二次側功率元件、電感/變壓器、二次側電容上料幾乎相同,只差在APFC電容容量及12V分流器數目。
推測是以限制一次側OPP與二次側OCP來控制功率輸出。
560W/660W機種使用的Sanyo Denki San Ace 120 9GH1212M402 12C 0.13A風扇,最高轉速1950RPM,最大風量58CFM。
760W/860W機種使用的Sanyo Denki San Ace 120 9GH1212H402 12C 0.31A風扇,最高轉速2850RPM,最大風量88CFM。
兩款風扇均為菲律賓製造。
外殼結構紮實,接近箱型結構,可避免共振現象,內部以絕緣膠片覆蓋,可避免電路板與外殼間因異物而短路。
交流輸入端使用High & Low出品的一體式EMI濾波插座,在大風扇機種內少見到這類設計,且各線路與接點都使用熱縮套管進行二次絕緣加強處理,避免意外短路。
電路板一覽,為了放下2.5公分厚的12公分風扇,所有元件的高度都受限,比起之前八公分機種的可用空間是縮小不少。
後方敷錫加強處及焊點做工也不差。
主電路板交流輸入端,使用可拆卸式端子,輸入保險絲同樣也使用熱縮套管包住,綠色圓餅物是NTC熱敏電阻,其後方黑色方形物是繼電器,前者是用來改善通電時電容充電瞬間的暫態電流,而繼電器是在電容充電完成後,將串聯於電路上的NTC熱敏電阻短路,功能是避免造成電源運作時的功率損失,可提高整體效率。
電路板上第二階EMI濾波電路,加強雜訊隔離與過濾,左方的橋式整流器加上兩片散熱片,協助排放運作時產生的熱量。
輸入交流經橋式整流進行全波整流後,便進入APFC(主動功率因數修正)電路,前方APFC電感以絕緣膠帶包覆,PFC與PWM控制電路板包在黃色的隔離套中,可避免雜訊干擾問題。
因為空間受限,APFC輸出電容使用三顆同耐壓同容值電容並聯。
560W/660W機種使用的是Nippon Chemi-con KMG系列420V 150uF 105度電解電容,採三顆並聯。
760W/860W機種則是三顆Nippon Chemi-con CLA系列420V 180uF 105度電解電容並聯。
隔離套下的APFC(右)/PWM(左)控制電路板,新巨並非使用常見的CM68系列整合控制器,APFC電路採用ON半導體NCP1653A 67KHz CCM PFC控制器,PWM電路採用同家的NCP1280主動鉗位電壓模式PWM控制器,主動鉗位可讓開關晶體承受較低應力、減少損失、提高任務週期與效率,峰值電流降低,以更小的變壓器及二次電感輸出相同的功率。
這裡的結構與GP2採用的相同。
一次側主開關與副開關驅動電路,位於散熱片後方較大的是主開關,使用英飛凌SPW17N80C3,前方較小的是副開關,為富士電機FQPF3N80,四款機種使用相同規格的功率元件。
主要變壓器(左)與輔助電源電路變壓器(右),前者負責將一次側功率傳遞至二次側輸出,後者於電源供應器接上電源後,持續供應5V待命電源。
由四顆IRFB3307 MOSFET構成的同步整流器(Synchronous Rectifier),進行變壓器二次側繞組輸出整流。
二次側輸出濾波電路用環形電感。
濾波電路最末端是四顆並聯NCC KZE系列16V 3300uF電解電容,單一12V電源由此輸出。
12V輸出經由U型比流器進行電流偵測,560W/660W機種使用兩組比流器並聯。
760W/860W機種因為12V出力加大,使用三組比流器並聯。
一部分的12V送往DC-DC模組電路板,轉換出電腦所需的3.3V/5V電源,也就是說主變壓器只需專心負責12V迴路輸出,不會因為3.3V/5V/12V間負載彼此高低不同而影響輸出。
電源管理電路板裝置於一子板上,上方Weltrend WT7507電源管理IC提供二次側輸出應有的保護:OVP(過電壓)/UVP(欠電壓)/OCP(過電流)/SCP(短路),產生PG信號及接受PS-ON信號控制。
除12V迴路外,5VSB/-12V輸出端同樣也採用NCC KY系列電解電容。
DC-DC因交換頻率較高,故使用NCC PS-CON PSC系列固態電容。
接下來便是上機測試。
測試平台照片:
硬體配備:
處理器:Intel Core 2 Extreme QX6700 @ 3.6GHz 1.45V
主機板:華碩P5K Premium/WiFi(P35 + ICH9R)
記憶體:創見1GB DDR2-667 D9GMH * 2
顯示卡:鴻海8800GTS(G80) 320M
硬碟機:Seagate Cheetah 36G * 2、WD萬轉小暴龍36G * 1、WD2000JD 200G * 1
其他:12公分風扇6個,MCP-650直流水冷幫浦1個。
測試配備:
SANWA PC5000數位電表,以PC-LINK軟體跟電腦連線紀錄電壓歷程。
IDRC CP-230多功能交流功率測量器,測試待測電源供應器交流輸入電壓(V)、電流(A)以及實功率(W),透過電壓及電流求出總功率(VA),並計算功率因數(PF)。
如何測試:
1.在接上電源未開機前,量測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耗用直流功率為1.75W。
2.開機進入作業系統五分鐘後,量測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直流功率為218W。
利用直流鉤表所量測出的各電壓輸出電流與功率:
3.於POWER暖機後,同時執行4個SP2004 CPU Stress Test、FurMark V1.5、Everest系統穩定性磁碟測試,每次運行十分鐘,總共四次,從處理器/主機板電源接頭量測各路電壓,紀錄各路電壓變化情形,並量測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直流耗用功率為427W。
利用直流鉤表所量測出的各電壓輸出電流與功率:
HU2 560W各路電壓變化及轉換效率結果如下表:
3.3V電壓紀錄圖:
5V電壓紀錄圖:
週邊裝置12V電壓紀錄圖: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
HU2 660W各路電壓變化及轉換效率結果如下表:
3.3V電壓紀錄圖:
5V電壓紀錄圖:
週邊裝置12V電壓紀錄圖: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
HU2 760W各路電壓變化及轉換效率結果如下表:
3.3V電壓紀錄圖:
5V電壓紀錄圖:
週邊裝置12V電壓紀錄圖: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
HU2 860W各路電壓變化及轉換效率結果如下表:
3.3V電壓紀錄圖:
5V電壓紀錄圖:
週邊裝置12V電壓紀錄圖: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
結論:
效率方面,於212W輸出下,四款均有84%效率;於427W輸出下,560W效率為86%,660/760/860則上升至88%。
輸出水準方面,3.3V在測試開始與結束時僅變動2~3mV,且於測試中表現平穩;5V則產生8~10mV降幅,測試過程中約產生數mV的小起伏;週邊12V變化為12~14mV,表現同樣平穩;處理器12V端最大壓降在24~26mV,於測試中輸出電壓幾乎未呈現變化情形,整體輸出穩定度及品質相當優良。
噪音方面,使用12公分山洋電機風扇,加上內部溫控電路控制,運轉時僅在風扇護網附近發出細微風切聲,不過760/860因為使用較強力的風扇,在啟動時因溫控電路輸出電壓較低,風扇會產生一些咕咕聲,啟動後數秒便消失。
溫度方面,拜高轉換效率之賜,在4次10分鐘測試完成後,電源本體外殼並無明顯升溫,僅在電路板後側外殼感到些微溫度。
優點:
1.用料紮實,作工品質佳,二次絕緣處理良好。
2.輸出品質優良,穩定度高,測試中的變化幅度極小。
3.轉換效率表現佳。
缺點:
1.高瓦數機種接頭數目嚴重不足。
2.外盒包裝有錯字,須修正。(Sanyo D"a"nki、"Nippo" chemi-con、"Charcteristics")
3.760/860W兩款的風扇在啟動初期有小小咕咕聲。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aaug1232001 發表於 2008-12-1 02:19:09

狼大好文值得期待...這幾顆的單路12v輸出真高啊:lol

傻瓜狐狸 發表於 2008-12-1 09:41:07

Zippy的行銷換人了嗎
居然打出溝溝牌
太強悍了

Final1977 發表於 2008-12-1 09:45:33

:lol Zippy 的拋哇 用料就是好....

但是怎沒看到怎沒看到有 1000~1200W 規格的型號
lol 不然 X58 + GTX280 SLI怎扛的住啊

yi974 發表於 2008-12-1 11:40:24

不错,介绍很详细.这个电源也很不错,做工看起来挺好的.:)...

cobure 發表於 2008-12-1 12:13:42

https://pic.xfastest.com/lsi/hu2/01.jpg
這個......會不會有失品牌形象呢?
不過倒是會有很多人注意到啦....

[ 本帖最後由 cobure 於 2008-12-1 12:14 編輯 ]

aweij 發表於 2008-12-1 13:45:00

用料好+質感好+品質穩定

好POWER啊!!!

但是價格實在讓我買不下手:$..

鳴戶 發表於 2008-12-1 23:17:35

結論穿太多:time:...

港都狼仔 發表於 2008-12-2 02:18:26

原帖由 cobure 於 2008-12-1 12:13 發表 https://www.xfaste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https://pic.xfastest.com/lsi/hu2/01.jpg
這個......會不會有失品牌形象呢?
不過倒是會有很多人注意到啦....

個倫感覺"不酥湖":-O :-O
而且80PLUS還剛好擺那個位置:lol

[ 本帖最後由 港都狼仔 於 2008-12-2 02:22 編輯 ]

港都狼仔 發表於 2008-12-2 02:20:25

原帖由 Final1977 於 2008-12-1 09:45 發表 https://www.xfaste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lol Zippy 的拋哇 用料就是好....

但是怎沒看到怎沒看到有 1000~1200W 規格的型號
lol 不然 X58 + GTX280 SLI怎扛的住啊

推測新巨是打算以標準電源體積大小,來做到最高瓦數輸出。
未來KW以上等級,可能會以"加長"機種出現。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新巨首款12公分高效率機種,HU2系列電源供應器 測試已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