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Team 發表於 2015-10-12 18:24:47

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 評測:次世代高速介面全面搭載

等待良久,ASUS 終於正式推出自家 Maximus 家族第 8 張產品,也是目前主流效能級 ROG 系列產品中的第一把交椅。除了用料規格為自家旗艦之外,對於新世代,ASUS 準備了幾項裝備放在 Extreme 八代目上。分別為 M.2 GEN3 x4、U.2 GEN3 x4、Thunderbolt GEN3,全數採用個裝置支援的最高頻寬,為了次世代高速介面作了全面準備,也是目前首張原生支援所有次世代規格的家用級主機板。

新功能輪替出現於旗艦之中
隨著近年來 Intel 在晶片組種類正式分野為主流級與發燒級後,也正式確立 ASUS ROG 產品路線分化為 Maximus 與 Rampage 兩條產品線。產品分化後,ASUS 在研發上面除了分為兩條支線之外,也暫時確定新功能的推出將會跟隨著 Intel 的腳步陸續推出在兩條產品線中。

所以你會發現近年 ROG 的新功能,分別輪番在兩個產品線中輪替出現。例如去年的 Rampage V Extreme 的部份新功能,到了今年的 Maximus VIII Extreme 雖然再次出現,但早已改朝換代,全面更新了一輪。因此消費者在新平台中,一定是用到最新的功能技術,很難出現舊平台中已經被玩到爛的哽出現在新產品之中。

另外相較於對手大多採用廠商套裝方案,ASUS 除了在技術面持續投入之外,針對軟、硬體整合,也是遠超對手幾條街。除了採用客製化 MCU 實作硬體功能之外,對一般人相當討厭的原廠軟體,則年年陸續整合,目前已經將大多數功能全面整合至一款自主開發的軟體介面中,將資源佔用至最低,同時介面人性化,強化使用者使用經驗,增加玩家愛用粘性。

因應企業方向,大玩色彩
網路中其實可以發現這次 Maximus VIII Extreme 似乎有許多不同版本,最搶眼的莫過於電漿銅色版本(IFA 2015 展出),另外還有一張僅存新聞稿中的 Maximus VIII Extreme/Assembly(GUINNESS)。目前由我們所得到的消息,電漿銅色確定會推出,命名為 TITAN(暫定,技術文件中為縮寫 M8TE:Titian Edition),主機板 Layout 維持 Maximus VIII Extreme。GUINNESS 則暫時僅為 CG,並無生產計畫,因此也不用太過期待擁有 PEX8747 版本的 Maximus 系列產品再次出現於市場中。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1.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9.jpg

M8E介紹:無 PEX8747 搭載,AMD 支援度較佳
因本次 Maximus VIII Extreme 並沒有搭載 PEX8747 用於增加 PCIe 通道,因此按照規範,對於 NVIDIA 多路顯示卡支援度較差,僅支援 2 路單/雙核心顯示卡。這部份主要為 NVIDIA 規範所限制,為了尋求最佳性能表現,NVIDIA 禁止 SLI 使用在 PCIe x8 以下,同時也不相容於 PCH 底下的 PCIe Root 組建。

相反地,AMD 則寬容許多,不僅支援 PCIe x8 以下的頻寬建構 CrossFire,同時也支援 PCH 底下 PCIe Root 建構,因此在 Maximus VIII Extreme 最多可以安裝 4 張 AMD 顯示卡進行 CrossFire,或者 2 張 NVIDIA 顯示卡進行 SLI/Quad-GPU SLI。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2.jpg

軍備競賽開始:堆料堆料再堆料
隨著 FIVR 取消,板廠的春天又再次來臨,除了可以再次將堆料列為宣傳重點之外,真材實料也獲得了體現。原因為採用 IMVP8 架構,用料等級差異將會重回 FIVR 之前牽一髮動全身的情況,不再因 FIVR 而產生模糊地帶。除了用料差異之外,針對部分板廠習慣將多個電源共用,靠著壓降方式轉出,這些偷吃步的作法在極限超頻中也將被放大。

針對這個部分,ASUS 強調自家採用雙 PWM 主控方案,將 Vcore 與 Vgt 分離在兩個主控分別控制,提供更精準的電壓準位。不過這部份其實宣傳大於實際,畢竟 PWM 精度仍得依靠晶片本身的最小電壓調節幅度與晶片針對 PWM 訊號作動快慢,加上 Layout 部分的壓降損失進行多方驗證,才得以完成精準電壓的調控。這部份筆者並不擔心 ASUS 宣傳言過其實,主要為 ASUS 採用的 EPU PWM 主控,本體前身實為 IR 控制器,沒有任何意外的話,真實型號應為 IR35201,提供 6+2/8+0 雙 or 單輸出控制。而這顆 PWM 晶片電壓最低調節檔位為 5mV/10mV(ASUS 設定為 5mV),切換頻率則是從 194KHz 至 2MHz(ASUS 僅開放至 800KHz),不論是調節速度或是精度方面都是數一數二的高檔品。

整個迴路設計相當分明,由於是雙控制器,單一控制最高 8 相的背景條件,很簡單就可以區分出核心為 8 相,餘 4 相為 iGPU 所用。另外 Vsa 則是跟隨著主電路,位於左下一隅,透過一旁的 APW8723 單相 PWM 控制器調節電壓(Anpec 出品)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4.jpg

另一方面則可以看到 ASUS 針對極限超頻方面的用心,從照片中可以發現高壓濾波電容與 MOSFET 間距相較於其他競品間要大上不少,甚至留空許多,這部份為導入更大面積的 Power Plane,用以承載極限超頻環境下的高電壓、高電流。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1.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22.jpg

VCCIO 則位於 Socket 底下,由 TPS51362 負責(Ti 出品),硬體提供 0.6V~2V 10Amax 的電壓調整空間,ASUS 對此則是限制在 0.7V~1.8V 之間,可控制範圍相當廣。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7.jpg

針對超頻,除了 EPS 8pin 之外,ASUS 在一旁增加了 1 個 ATX 4pin 用以分擔電源供應器單一線材的電流輸入量。不過這部份有一絲絲可惜,兩個輸入端共用 1 顆輸入濾波電感,ASUS 並未個別獨立。影響層級相當小,且兩個輸入源一樣是輸入同一 Power Plane,做與不做的差別在於爽度方面,ATX 4pin 仍舊會在輸入前濾波。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2.jpg

記憶體供電則是 2 相,主控為 ASP1103(實為 IR36021:2+1@2 loop),搭配旁邊的 1H1L。Vpp 則是放在第 4 DIMM 之下,由於並沒有將正確型號刻印在晶片之上,我們並無法得知正確型號。不過按照經驗,ASUS 應採用 GStek 單晶片設計,透過一旁的電感濾波降壓轉出 Vpp 2.5V 電壓。整個 VDIMM 設計相當到位且下足料在這塊,在多 DIMM 超頻下,早已為 T-Topo 的天下。在一般超頻使用方面,筆者建議選擇 T-Topo 的設計,不論是在多 DIMM 相容性甚至是穩定度方面,都要較刻意轉為舊技術的 Daisy-Chain 要來的有更多優勢。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8.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8.jpg

OC Zone 則加入了近年相當熱門的 Quick Switch,可以選擇關閉任意 PCIe 通道,甚至是關閉記憶體模組,提供極限超頻玩家在掛上重裝備後免移除排錯的功能。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3.jpg

位於 OC Zone 的另一隅,DIMM 之上方,則可以看到 2 顆 P-MOS,這部份主要搭配旁邊的 GS358S(Globaltech 出品)Dual-Output OPA 控制電壓電流,提供位於主機板邊角的 CPU_OPT 與 W_PUMP 兩個 Fan port 使用。刻意採用離散元件的原因其實相當明確,搭配 P-MOS 優勢為可提供高電壓、高電流優勢,相較於其餘單晶片,擁有更廣的供電範圍,也相當符合 ASUS 所加入的 W_PUMP 需求。(P.S. 切勿將 DDC、D5 等水泵直接由大 4pin 改裝為小 4pin 就直接插入一般主機板上,相當容易因電流不足而故障甚至燒毀)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6.jpg

I/O 豐富性、支援度最佳
針對 I/O 介面,Maximus VIII Extreme 為這次最為豐富的一款,也是目前 Skylake 平台市場中原生支援最多最廣泛的一塊主機板。

SATA I/O 方面,除了目前基本的 SATA 6Gb/s、SATA Express 等介面早已入席預作準備。此外,Intel 甫推出的 U.2(SFF-8639)也赫然在內,相當令人意外,卻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從 ASUS 一直以來的態度,ROG 永遠走在時代尖端,如同 M.2 乃至 SATA Express,均在周邊廠商還未有產品前就已準備好等待啟用。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6.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7.jpg

因應 Extreme 主打超頻取向的應用,在主機板底部的各 I/O 端子,則沒有如一般 Signature 或 Pro Gaming 如此豐富多元。捨棄 COM Port、TPM 後的大部分空間,就地轉化為 Peripheral 4pin,用以分流多路顯示卡造成主機板高電流負載的問題。另外常見於其他主機板中的 TB Header(GPIO),並沒有因已內建 Thunderbolt 3 就此捨棄,仍然可以透過 AIC 擴充,強化主機板對於外部 DAS 或者 NAS 等裝置的吞吐頻寬,另外在 Thunderbolt Hub 推出後,有望成為一般家用型主流內部網路架構的節點。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4.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5.jpg

Back I/O 方面,則是導入目前業界最豪華的規模,除了常見的 USB 3.1(ASMedia 方案),也一併加入 Intel 主導的 Thunderbolt 3 介面,提供使用者不同方案選擇。網路則是集成 Intel i219V 1GbE 有線網路之外,額外加入目前最快的 802.11 ac 方案(Broadcom BCM4360)。以前優良的 BIOS Flashback 則是沿用至今,免除了刷壞後得回廠保固等麻煩問題,尤以處理器改朝換代後所面臨到的舊 BIOS 無法支援新處理器的小病症,Flashback 都可以將之輕鬆搞定。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3.jpg

Back I/O 電路配置,則可以看到鮮明的保護元件羅列其中,為了將 Thunderbolt 3 的電源供應拉升至更高的上限,ASUS 額外加入了一顆 TPS65982,用於處理 Type-C 36W(12V@3A)電源的 CC pin 裝置辨識。網卡部分,則是採用 Mini PCIe 的方式搭建,使用者可以選擇自行替換掉原先的 BCM4360。當然,以 ASUS 目前提供的 802.11ac 3T3R 的規格,也早已是目前業界中頂級規格,想替換恐怕得等到下一代規格問世才有機會。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5.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02.jpg

音效部分則採 Realtek ALC1150 搭配 ES9023P DAC(ESS 出品)與 RC4580 OPA(Ti 出品)組合使用,為了解決開關機電流爆音問題,特別加了一顆 NEC 繼電器,用於緩解瞬間電流湧入造成爆音的惱人問題。對於耳機相容性部分,則維持一直以來的 Sonic Sense Amp 設計,自動切換對應的阻抗。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0.jpg

散熱與超頻配件
散熱片,這次的設計一樣是採用整塊鋁件進行切削後塞熱導管入內。不同於部分業者喜歡採雙件式疊合的方式,整塊鋁件直接切削的好處為零熱阻,一般切削後的鋁件,再組合後仍然會產生相當程度的熱阻,若無特別針對接合處進行密合處理,則會淪為無效組件。因此 ASUS 在這部份除了外表之外,也兼顧實際面,與競品間有著不小的差距。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24.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19.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20.jpg

這次 ROG 送的配件部分則是有 OC Panel II 與 EXT FAN 子板,前者因應主機板新增功能而調整,導入 Safe Boot 與 Retry Button,另外還內建了 4 埠 FAN Header,提供 2 個 PWM 與 2 個全速,這部份主要因應極限超頻玩家超頻時的全速需求而增加。EXT FAN 子板則是內建整套的 Fan Hub 功能,除了不需要 5.25 吋位置之外,主機板可以直接實時甚至 BIOS 底下控制,是仿間零售 Hub 尚無法達到的新標竿。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25.jpg

總結
綜觀其它競品,Maximus VIII Extreme 推出的時間點算相對晚許多,至少兩個月的空窗期給予競品們有機可趁的空間。不過可以發現競品們的功能大多相當單一取向,如 M牌 XPower,即是主打超頻,反觀功能面則是相對少許多。G牌的 G1 則是主打遊戲面,超頻部分則是交由其他系列負責,難以看到兩者同時兼顧的產品問世。而 Extreme 則是位於金字塔頂端,不論是超頻、抑或是音效處理,均有相當水準。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023.jpg

CPU:Intel Core i5-6600K @Default
Motherboard: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3000 4GB @2133
SSD:OCZ Trion 100 240GB、Intel 750 Series 400GB
PCMARK 8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pcmark%208%20home.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pcmark%208%20creative.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pcmark%208%20work.JPG

上為 OCZ Trion 100 240GB、下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pcmark%208%20storage.JPG

CrystalDisk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cdm-1.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cdm-2.JPG

ATTO Disk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atto-1.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atto-2.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atto-3.JPG

AS SSD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as%20ssd-1.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as%20ssd-2.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as%20ssd-3.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as%20ssd-4.JPG

HD Tach 8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hd%20tach%208m.JPG

HD Tach 32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hd%20tach%2032m.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anvil.JPG


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
Cinebench
CPU
R10 1CPU8384
R10 xCPU29150

R11.57.58

R15657

OpenGL
R1011151

R11.548.93

R1551.92

SiSoftware Sandra 2015
算數處理器-單線程
總計本地功效 (GOPS)23.39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35.1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18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13.46

算數處理器-多執行緒
總計本地功效 (GOPS)93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139.65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71.66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53.63

.NET 算數-單線程
總計.NET功效 (GOPS)5.2
Dhrystone整數.NET (GIPS)3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7.89
Whetstone.NET (GFLOPS)9.93

.NET 算數-多執行緒
總計.NET功效 (GOPS)19.22
Dhrystone整數.NET (GIPS)11.28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30.41
Whetstone.NET (GFLOPS)35.28

多媒體處理器-單線程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64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83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36.6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kPixel/s)334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72.92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43.34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1.78

多媒體處理器-多執行緒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258.26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335.8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148.24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MPixel/s)1.33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293.81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174.6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7.12

.NET多媒體-單線程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4.27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9.56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9.35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172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1.6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5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kPixel/s)351

.NET多媒體-多執行緒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16.63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35.77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37.16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681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6.43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20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1.4

加密解密性能-單線程 AES256 +SHA2-256
密碼學頻寬 (GB/s)2.34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4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1.35

加密解密性能-多執行緒 AES256 +SHA2-256
密碼學頻寬 (GB/s)8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11.8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5.43

科學分析-單線程 FP64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11.14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21.13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5.87
N體模擬 FMA (GFLOPS)4.62

科學分析-多執行緒 FP64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24.48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74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8.1
N體模擬 FMA (GFLOPS)18.5

財務分析-單線程 FP64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4.84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20.74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6.77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3.46

財務分析-多執行緒 FP64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19.28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82.5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27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13.74

多內核效率-多執行緒
內聯核頻寬 (GB/s)11.88
內聯核延遲 (ns)45

記憶體頻寬-單線程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20.51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20.86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20.17

記憶體頻寬-多執行緒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22.56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22.73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22.39


緩存與記憶體-單線程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54.32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188.47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79.8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53.6

緩存與記憶體-多執行緒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150.75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830.67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385.33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217.1

視頻記憶體頻寬 Direct3D 11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15.43
內部記憶體頻寬 (GB/s)33.07
資料傳輸頻寬 (GB/s)7.2
時間複製容量 (ms)3.78
時間閱讀容量 (ms)30.82
時間來寫容量 (ms)9.78

視頻渲染 Direct3D 11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206.84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387.1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389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110.52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58.51

視頻渲染 OpenGL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204.16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365.76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361.09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114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65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硬體加速
轉碼頻寬 (MB/s)8.31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8.45
轉碼頻寬 H.264 > H.264 (MB/s)8.17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軟體
轉碼頻寬 (MB/s)3.72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3.68
轉碼頻寬H.264 > H.264 (MB/s)3.76

fairybear 發表於 2015-10-13 13:18:58

ROG就是強!! :kiss:...

虎虎虎 發表於 2015-10-17 16:18:36

配件有附 OC Panel II 相信這張主板應該身價不凡

白狼騎士 發表於 2015-11-6 15:19:11

期待新功能帶來的驚喜啊!!

kenneth97 發表於 2015-11-9 20:02:03

期待更多ROG的新功能阿{:1_1:}

小鄍 發表於 2015-11-11 10:33:55

光是看定位就很猛 ROG的強項特色 哈哈

rainy健 發表於 2015-11-12 19:54:29

產品線越來越細,更可以符合需求,這樣也沒錯啦

smile-miss 發表於 2015-11-16 21:04:52

電漿銅色耶!? 好特別噢

stone_rock 發表於 2015-11-17 23:07:54

感謝樓主的介紹,繼續期待有更多新的產品線

x-fight 發表於 2015-12-8 21:47:42

M.2跟U.2等等介面都開始挑展高傳輸了阿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 評測:次世代高速介面全面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