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Team 發表於 2015-9-23 17:38:45

ASUS H170 Pro Gaming 評測:五年保固、功能一次滿足

Skylake 平台由 Z170 搭配 K 系列處理器作為上市開端,在經歷近月餘後,Intel 也開始啟動第二波上市計畫,將由不可超頻的 H170、B150 補上中階市場的空缺。低階市場則將在之後推出 H110 與 Core i3 以降處理器,屆此替代已經存在市場許久的 H81 等入門產品線。

福利不再,非 K 非 Z 沒有超頻特權
隨著 Skylake 登場,市場中也劃分為兩派人馬,其一為嘗鮮族,即便價格略高於舊平台也在所不惜。另一派則為保守派,除了等待價格合理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等待次階晶片組上市搭配 K 處理器,以維持性價比高點。

不過相當可惜,本次 Intel 在產品界線中分外鮮明,想超頻?惟有按照遊戲規則,K 處理器與 Z 晶片組缺一不可,這點著實給了許多消費者莫大的失望。主要原因其實該歸咎於 Haswell 平台中的 bug,導致了原先的規則發生了錯位,不局限於 Z 系晶片,進而讓消費者與廠商一窩蜂的崇尚 H + K 甚至 B + K 的性價比組合。

不能超頻確實讓人失望,不過消費者倒也不用因此沮喪,畢竟上個世代的 bug 也不是在推出之際就發現,而是在產品推出市場後才陸續推出解鎖 BIOS。現在的 H170 只是尚未找到漏洞,不過可以發現有些廠商在部分產品中留下了許多後路。例如本次評測的 ASUS H170 Pro Gaming,等級定位都比照 Z 系列辦理,並不局限於不可超頻這個框架中做小自身產品。

介於之間的選擇,Pro Gaming
ASUS 在去年即開始著手產品線的重新定位,在 Channel、ROG 間推出 Gamer 系列產品,主要市場對象為目前打的正火熱的 Gaming。在今年則更進一步將 Channel 產品線重命名為 Signature,Gamer 產品線轉型為 Pro Gaming,ROG 則是確立旗下 5 款型號的策略。

那麼介於這之間的 Pro Gaming,有什麼吸引人之處呢?對一般人影響處較多部分為功能強化與主機板 Layout 面,導入原先 Deluxe 與 ROG 才具備的部份功能,用料、Layout 方面則兼顧方便性,降低不同配備間干涉問題。

真假難辨,小細節處才有差異化
若把型號遮住,你可能分辨不出 Pro Gaming 套用在 H170 與 Z170 中差在哪兒,兩款產品雖相當相似,但不同於一片 PCB 料,套在兩個型號分開銷售的作法。ASUS 選擇重新設計,將產品功能調整至合適的定位,不過分不誇張。畢竟兩款晶片功能雖相似,但硬體面還是存在部分差異,直接套用可能產生部分問題。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1.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8.jpg

兩款型號差異部分最明顯處為 PCIe Slot 的配置,最後一根從實體 x16 轉為 x1。多出來的冗餘空間,則是放了一顆 AS342M-E1 搭配周邊電路給 Chassis Fan Power 使用,與 Z170 Pro Gaming 略為不同。因應 H170 無法超頻的問題,也只採用 Internal Clock Generator,並未如 Z170 般導入 IDT External Clock Generator 來強化 BCLK 超頻功能。

另 H170 不同於 Z170 具有處理器拆分功能,主機板上兩根 PCIe 3.0 x16 插槽分別由處理器端拉出與 H170 中拉出,不過因通道數量不足的問題,第 2 條 PCIe 3.0 x16(x4 max)與上下 2 條 PCIe 3.0 x1 切換頻寬。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2.jpg

CPU VRM 與 Z170 一樣採 4+2+1 相,雖然維持了一樣的規模,但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因此 H170 在 iGPU 的 2 相部分做了些微調,從原先的 1H2L 更改為 1H1L,Vccio 簡化為 Linear,除此之外,兩者差距並不算明顯。對於電路比較迷濛的玩家,可以參考之前 Z170 Pro Gaming 所下的解釋,或許會對 Skylake 世代的 CPU VRM 能夠有所認識。

CPU VRM,採 4+2+1 相配置,其中 Vcore 採兩兩並聯的方式,Vgt 則是獨立兩相,兩者 PWM 共用同一顆 PWM。Vcore 方面採 1H1L 配置、Vgt 則因相數較少,採 1H2L,並沒有因低價位而降低至單相設計。Vsa 則是位於處理器下方,並未與兩大 VRM 放於同一處,結構上採 Switching Regulator,電壓精準度在水準之內。整體表現尚可,也可以看到價格因素,刪去了在 Deluxe 等高階產品中所強調的 Dual PWM。一般玩家倒不需要擔心少掉一顆 PWM 會對使用有什麼影響,畢竟電壓仍然可調控,只是在 PWM 控制精準、速度方面,沒有那麼快,而這個影響只會在極限超頻中放大,一般人即便只使用線性電源,不說白也感受不出任何差異。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3.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15.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16.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17.jpg

RAM VRM 部分則是完全沿用之前 Z170 Pro Gaming 的設計,分毫不差。因此上一張板子所留下的空焊處,在無法超頻的主機板上,當然也沒有因此補足,至於影響幅度?以無法超頻為前提,這個作法實屬正常。另外很多人會有疑惑,是否安裝上 XMP 或者 PnP 記憶體就可以突破無法超頻的宿命,經過實測後,這兩種記憶體均無法突破 DDR4-2133 這個限制。

另外我們發現主機板並沒有將記憶體 ratio 上限鎖定,這點似乎給予了突破口。經由實測驗證,即便安裝的記憶體與相關零組件均為可超頻版本,仍然無法有效超頻。Ratio 參數只要超過 DDR4-2133,所得到的結果均為開機失敗或死機等狀況。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5.jpg

SATA I/O 處,ASUS 在 H170 Pro Gaming 並沒有導入第三方晶片,一切配置從簡,僅支援最高 6 埠 SATA 6Gb/s(2 share w/ SATA Express)。針對不提供第三方晶片與 M.2 必定佔用頻寬等問題,ASUS 做了相當巧妙的錯位手法,在前篇 ASUS Z170 Pro Gaming 即已經提及過,這邊只簡略概述之。

ASUS 在 M.2 插槽的處理方式其實相當高竿且堪稱完美無缺,其一為使用 PCIe 模式時不會造成關閉其餘 SATA 埠,其二則是使用 SATA 模式佔用通道數量僅為 1。相較於其它競品選擇使用外部電路簡單解決之,ASUS 對於 Intel 晶片所下的功夫不僅相當深入之外,而能達到這些功能主要歸功於 Flexible I/O。

Intel Flexible I/O 其實分為 1、2 代,Z97/X99 所用為初代目,到了 Z170 則更強化為二代目,除了提供原先 USB 3.0/PCIe 或 SATA 3/PCIe 切換之外,進一步建立起 SATA 6Gb/s 可選通道功能。將原先固定不變的 SATA 訊號在內部 reconfig 至不同實體線路上,這點給廠商相當方便的功能定義,外部電路相對簡化許多,達到以往的頻寬切換目的。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4.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11.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Z170 Pro Gaming/Z170 PCH Flexible IO.png

主機板下緣前、後段,其實與 Z170 大同小異,基本的 USB、COM、TPM Header 均為座上賓。對於附加功能方面,則提供了 Ext Fan function 與 ROG EXT 這兩個選購品,其一為 Deluxe 才有的功能,其二則是 ROG 專屬功能,在 Pro Gaming 上同時混合兩者的精華功能。

與 Z170 Pro Gaming 唯一不同處,在於 H170 Pro Gaming 增加了 USB 3.0 Header,除了在 ATX 24pin 之下,你也可以選擇安裝在主機板下緣。ASUS 選擇將兩埠分離,提供使用者選擇,避免部分機殼因設計問題可能產生的干涉問題。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10.jpg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9.jpg

Back I/O 提供相當豐富的各式介面種類,常見的 USB 2.0/3.0/3.1 與 USB 3.1 Type-C 一應俱全。但可以發現 USB 3.0 僅為 2 埠,主因在改為板載 Header,且 ASUS 未加入第三方晶片擴充,造成 Back I/O USB 3.0 埠數較少的狀況。

針對影像輸出,ASUS 提供了 4 選 3 功能,支援常見所有端子,另可以看到不再 Intel 原生支援的 D-Sub 也赫然在其中,主要為 ASUS 透過第三方晶片轉譯,才得以支援這個消費帶中仍為大宗的 D-Sub 介面。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6.jpg

USB 3.1 Type-C 則是透過 ASM1142 搭配 ASM1542,前者為 Host Controller,後者為 Type-C 正反皆可插的 Port Signal Controller。並未導入 Power Delivery 2.0,不過 ASUS 對於 Type-C 埠,還是有導入基本的 Current 3.0A 電流輸出,仍然可應付目前智慧型手機等裝置高電流需求。

針對各功能埠背面的電路保護,則是 ASUS 一直以來逐年強調的重點,均配備了 ESD、PPTC、TVS 等保護元件,避免常見的靜電、突波等環境因素造成故障損壞等問題。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14.jpg

音效電路,與 Z170 Pro Gaming 完全一樣,ASUS 並未做出任何修改或調整,仍為前後 Audio 均給了各 2 顆交連電容,小電容則用於 Codec 輸入端的交連電容。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07.jpg

板載 Fan Port,一樣透過 Super I/O 統一管理,並未如其餘業者採分離作法,兩種作法都可以達到同一目的,不過 ASUS 為了避免成為模仿對象,經常會選擇高整合甚至客製化晶片,自行築高模仿門檻。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12.jpg

散熱片採普通塑料卡榫固定之,體積雖小,不過為了強化解熱能力,上頭開了數道開口,增加散熱表面積。PCH 散熱片則靠 2 顆螺絲固定之,為免重蹈晶片毀損的問題,透過兩粒泡綿支撐無螺絲的兩端,分化晶片壓力。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013.jpg

結論
ASUS H170 Pro Gaming 身上帶著許多 Z170 Pro Gaming 的影子,因此評價方面遠遠高於其餘 H170 對手。雖然表現可圈可點,但價格方面則略微高了一小節,均價來到 4,000 元大關。這部份與上位者 Z170 有著部分重疊,產生消費取捨問題。畢竟 H170 尚未完成解鎖的情況下,無法超頻的狀況連帶也有可能影響到消費者採購的考量點,但H170 Pro Gaming仍就有著更豐富更好的用料優勢,以及ASUS設計上的強項,還有五年產品保固服務,怎樣取捨就得端看消費者的想法了。

CPU:Intel Core i5-6600K @Default
Motherboard:ASUS H170 Pro Gaming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3000 4GB @2133
SSD:OCZ Trion 100 240GB、Intel 750 Series 400GB
PCMARK 8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pcmark 8 home.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pcmark 8 creative.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pcmark 8 work.JPG

上為 OCZ Trion 100 240GB、下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pcmark 8 storage.JPG

CrystalDisk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cdm-1.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cdm-2.JPG

ATTO Disk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atto-1.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atto-2.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atto-3.JPG

AS SSD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as ssd-1.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as ssd-2.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as ssd-3.JPG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as ssd-4.JPG

HD Tach 8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hd tach 8m.JPG

HD Tach 32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hd tach 32m.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ttps://picx.xfastest.com/picture/ASUS H170 Pro Gaming/anvil.JPG



ASUS H170 Pro Gaming
Cinebench
CPU
R10 1CPU7761
R10 xCPU26899


R11.56.94


R15603


OpenGL
R109972


R11.545.66


R1550.81


SiSoftware Sandra 2015
算數處理器-單線程
總計本地功效 (GOPS)21.68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32.73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16.57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12.44


算數處理器-多執行緒
總計本地功效 (GOPS)84.8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128.31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65.7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47.8


.NET 算數-單線程
總計.NET功效 (GOPS)4.85
Dhrystone整數.NET (GIPS)2.81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7.29
Whetstone.NET (GFLOPS)9.6


.NET 算數-多執行緒
總計.NET功效 (GOPS)17.64
Dhrystone整數.NET (GIPS)10.34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28
Whetstone.NET (GFLOPS)32.41


多媒體處理器-單線程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59.08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76.72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33.82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kPixel/s)308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67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40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1.65


多媒體處理器-多執行緒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236.55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306.91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136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MPixel/s)1.22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268.77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160.46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6.52


.NET多媒體-單線程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4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9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8.66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159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0.5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4.67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kPixel/s)335


.NET多媒體-多執行緒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15.25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32.74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34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624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5.9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18.34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1.28


加密解密性能-單線程 AES256 +SHA2-256
密碼學頻寬 (GB/s)2.16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3.73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1.24


加密解密性能-多執行緒 AES256 +SHA2-256
密碼學頻寬 (GB/s)7.6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11.58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5


科學分析-單線程 FP64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10.2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19.45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5.35
N體模擬 FMA (GFLOPS)4.28


科學分析-多執行緒 FP64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25.21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69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9.21
N體模擬 FMA (GFLOPS)17


財務分析-單線程 FP64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4.46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19.2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6.26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3.19


財務分析-多執行緒 FP64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17.8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76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24.79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12.78


多內核效率-多執行緒
內聯核頻寬 (GB/s)11.09
內聯核延遲 (ns)51.8


記憶體頻寬-單線程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19.08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19.23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19


記憶體頻寬-多執行緒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22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22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22




緩存與記憶體-單線程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50.23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167.14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73.16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49


緩存與記憶體-多執行緒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136.31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646.62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349.85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196.93


視頻記憶體頻寬 Direct3D 11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14.42
內部記憶體頻寬 (GB/s)29.83
資料傳輸頻寬 (GB/s)7
時間複製容量 (ms)4.19
時間閱讀容量 (ms)30.84
時間來寫容量 (ms)10.42


視頻渲染 Direct3D 11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212.87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396.88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395.32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114.18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56.39


視頻渲染 OpenGL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208.7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372.89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370.53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116.81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67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硬體加速
轉碼頻寬 (MB/s)8.26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8.37
轉碼頻寬 H.264 > H.264 (MB/s)8.16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軟體
轉碼頻寬 (MB/s)3.18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3.14
轉碼頻寬H.264 > H.264 (MB/s)3.23

來源: ASUS H170 Pro Gaming 評測:五年保固、功能一次滿足

白狼騎士 發表於 2015-11-6 15:41:44

小輸Z170 但功能依舊強大阿!!真是入門專用!

kenneth97 發表於 2015-11-7 23:37:30

確實小輸z170只能期望再降價讓cp值提高囉,不過五年保就蠻讚的。

小鄍 發表於 2015-11-11 10:50:26

什麼都有 什麼都好 什麼都是棒的保固 哈哈

rainy健 發表於 2015-11-12 19:23:33

我最期待的還是高CP的同時還有五年保固

smile-miss 發表於 2015-11-16 21:26:16

盡情測試~這用料遠高於其他H170了耶

stone_rock 發表於 2015-11-17 22:46:11

感謝樓主認真的分析數據,只可惜H板不能超頻啊

x-fight 發表於 2015-12-8 22:17:47

雖然很難區分兩種差異 但實際用料跟保固卻假不了{:1_1:}

Smith.A 發表於 2015-12-17 20:28:58

對於沒有用K系列CPU的人來說,H170也是可以考慮使用的主板之一

cynthiaqq6 發表於 2015-12-30 17:04:06

功能強大又有五年保固
華碩真的好強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ASUS H170 Pro Gaming 評測:五年保固、功能一次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