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lake 新風貌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簡單小測
隨著前一陣子的 NDA 解禁,新的 Skylake 平台也就正式登場,在主機板部分也跟往年一樣,首波僅有最高階的 Z170 主機板,而相較於沒有在台灣發布的 Broadwell 以及上一代的 Haswell,除了腳位更換為 LGA1151 之外,製程以及架構的更新也讓人期待能夠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不過以往我通常是在玩其他家的板子居多,這次換個口味,來張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22.JPG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支援 SLi 以及 CrossFire 不在話下,同時相容於剛推出的 Windows 10。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23.JPG
雖然 ASRock 在這次的電競主機板多加了 Gaming 的型號,不過高階部分同樣隸屬於原先的 Fatal1ty 系列,擁有較長的五年保固,同時採用跟以往 Extreme 系列一樣的數字做為階級區分,並以 K 作為前綴,不意外的話底下還會有 Gaming K4 以及入門的 Performance 系列。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31.JPG
盒子背面不免俗放了不少特色介紹,包含新的用料、音效設計等等。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37.JPG
內容物包含主機板本體、說明書、SLi 橋接器、SATA 線、M.2 螺絲、I/O 擋板以及驅動光碟,比較特別的是附了一本軟體操作說明,由於 Intel 在新的 100 系列主機板取消了原先的 EHCI 支援,如果想要用 USB 裝置安裝 Windows 7 要嘛手動載入驅動不然就是要重新製作安裝碟,ASRock 針對這個問題製作了一個簡單的小工具 (Windows 7 USB Patcher),方便大家安裝。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40.JPG
主機板正面一覽,相較於上一代 Z97 的方形設計,除了 mos 區塊散熱片變得比較有稜有角之外,後方 IO 以及音效部分也比照某些高階的 X99 主機板加入了上蓋遮蔽。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41.JPG
由於 Intel 在新的 Skylake 處理器取消了 FIVR ,主機板部分又可以看到以往的大堆料時代出現, CPU 供電方面 Z170 Gaming K6 採用了 12 相數位供電搭配 Nichicon 12K 白金電容,CPU 風扇部分則提供兩組 4 pin PWM 端子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46.JPG
EPS 8pin 位於主機板左上角。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57.JPG
記憶體部分採用 DDR4,可以看到 DIMM 同樣選用了單邊扣方便拆裝,值得一提的是 ASRock 這次又把 Power 跟 Reset 按鍵加回來 (感動),雖然在 Z97 一度消失不過終究還是回來了,但跟以往 Z87、Z77 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按鈕被換到上面來。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61.JPG
debug LED 則被單獨留在主機板右下角。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58.JPG
在 SATA 方面,除了原生的 6 組 SATA 3 (6 Gbps),最上方的兩組 SATA 3 則由 asmedia ASM1061 提供,並相容於 SATA Express。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66.JPG
既然是高階板,M.2 介面自然也是不會少的,相較於上一代 Z97 的 Ultra M.2 (PCIe 2.0 x2),這次採用了 PCIe 3.0 x4 通道,雖然說目前可以跑那麼高速的裝置並不多,不過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用到時方恨沒有 XD,長度方面同樣支援到最長的 type 22110。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63.JPG
PCI-E 部分則提供 3 組 PCI-E x16 (x16, x8, x4) 以及 3 組 PCI-E x1,另外可以看到 PCI-E x1 部分也採用了開放設計,增加玩家的使用彈性。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75.JPG
在音效方面,新的 Purity Sound 3 代同樣選用 Realtek ALC1150 加上兩顆 Ti NE5532 放大晶片,再搭配 Nichicon Fine Gold 系列音效電容,基本的 PCB 切割隔離也是不會少,這在目前主打電競的主機板上已經算是制服配備,在雜訊抑制以及音效表現上有一定水平,真要說比較可惜的大概就是不會發光。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76.JPG
網路晶片選用了新版的 Killer E2400 gigabit NIC 而非上一代的 E2200。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87.JPG
在背板 IO 部分,擁有 PS/2 x1、USB 3.0 x 6、USB 3.1 Type-A + Type-C,顯示輸出方面則提供 DVI-D、HDMI 以及 DisplayPort,HDMI 旁邊的按鈕則是用來 clear CMOS。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85.JPG
USB 3.1 部分選用了常見的 asmedia ASM1142 方案,再搭配一顆 Etron EJ179V USB 3.1 Swtich 轉出新的 Type-C 介面。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100994.JPG
接下來上機測試一下。
======================================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 6600K
MB: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RAM:G.Skill Ripjaws 4 DDR4-2133 4g x 2
HDD:Kingston HyperX 3K 90G
PSU:FSP Aurum S 550w
Cooler:Thermalright Ultima-90i + VIZO FREEZER
Chasis:Lubic Stage Layout Case v3
OS:Windows 7 SP1 Ultimate x64
======================================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150810204030.jpg
這次 ASRock 在 BIOS 上做了一個比較大的介面調整,針對一般使用者追加了所謂的 EZ Mode,以一個比較簡單的圖形化界面來顯示資訊,並提供開機裝置切換、風扇轉速調整、BIOS 更新以及快速超頻等等,比較可惜的是在目前 BIOS 版本還沒有完全的中文化。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150810204100.jpg
對於比較進階的玩家來說,也可以按 F6 進入以往 ASRock 比較偏向 Legacy BIOS 的 UEFI 介面來進行選項微調。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150810204109.jpg
最多可存放 5 組使用者設定,同時支援匯入以及匯出功能。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150810204127.jpg
至於預設的超頻設定檔,以 i5 6600k 來說提供了 4.2、4.4、4.6 以及 4.8G 的選項,另外也可針對內顯來進行簡易超頻 (1.25、1.3、1.35、1.4G)。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150810204640.jpg
另外在這次的 BIOS 內也整合了原本在 9 系列軟體內的圖形化風扇轉速曲線調整功能。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150810204540.jpg
以往的整機除濕以及驅動程式下載功能也都完整傳承下來。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latform.png
接著不免俗地跑個分吧,底下將分別對照預設時脈以及超頻 4.5G 的數據。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cmark7.png
pcmark 7 預設頻率下得到 5739 分。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cinebench_r15_default.png
cinebench R15,OpenGL 47.66 fps、CPU 602 cb。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wprime_default.png
wprime 32M 花費 9.486 秒、1024M 花費 298.13 秒。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i_default_1m.png
super pi 1M - 9.716 秒。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3dmark.png
至於 3DMark 部分,雖然說這次 skylake 製程推進至 14nm,不過從先前的消息也可以知道,計算性能相較於上一代的產品進步空間有限,製程更新後的多餘空間被拿來升級內顯,對於只想使用內顯的人來說應該是好事,不過實際的表現差異還是得看遊戲類型而定。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linx_default.png
以 LinX 進行燒機最高溫約落在 43 度。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linx_45g.png
超頻至 4.5G 後最高溫推進至 85 度左右,由於我選用的是 9 公分的塔型散熱器,改成 12 公分或是水冷的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成績,不過根據目前國外媒體的開蓋結果來看,導熱材料依舊不盡理想,再加上更小的接觸面積,對於想要大超的玩家來說可能要多加留意。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cmark7_45g.png
pcmark 7 超頻後得到 6456 分。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cinebench_r15_45g.png
cinebench R15,OpenGL 50.76 fps、CPU 742 cb。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wprime_45g.png
wprime 32M 花費 7.569 秒、1024M 花費 240.447 秒。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i_45g_1m.png
super pi 1M - 8.206 秒。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8-14/P8090944.JPG
就整體而言,由於這次 Skylake 平台升級必須連同記憶體部分重新購買,加上製程提升多出來的空間大多投資在內顯,雖然在功耗以及可超性方面有所變化,對於目前已經在使用 Ivy Bridge 或是 Haswell 的玩家來說沒有太多的升級必要性,適合這時間點進場的只有單純想玩 k 系處理器超頻的人,但如果是還在用 SNB 甚至更早平台,其功耗以及性能增長幅度就比較可觀,更多的 PCIe 通道在於高速裝置的擴充能力也比較好,同時 DDR4 的價格也在慢慢下修當中,預算有限的話不妨可以等等接下來會推出的 H 系列以及 B 系列主機板。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