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裝到一半的時候發生了個小插曲,前一刻還在替DS200做最後一次假組,下一刻快遞就上門了。
雖然最近買了不少東西,不過卻沒有印象有什麼是有動用到快遞大人的... ... 一邊還在疑惑是不是家裡寄來了厚衣,一邊就因為CoolerMaster的大提袋在快遞大哥面前尖叫出來。
https://i.imgur.com/jE7wX3W.jpg
前幾天很幸運的在Cooler Master Taiwan 酷碼科技辦的粉絲頁活動裡抽到了Quick Fire TK白色版,
昨天活動才結束、今天早上收到了通知,本想來大概明後天才會到、不意竟然當日送達♡
https://i.imgur.com/QpHF0wl.jpg
因為CP值不錯的關係,其實手上的鍵盤也是Cooler Master出品的QuickFire XT。
與使用中的鍵盤對比,92鍵(87鍵規格)和104鍵相較之下小巧可人。
https://i.imgur.com/fUXNd0p.jpg
全鍵白色呼吸燈背光,可以調整各種燈光模式。
整個就和DS200的超搭的呀XD
謝謝各位的觀看,我們這幾天再見https://i.imgur.com/67kloLm.gif 這週是各地的期中考週,不過這顯然不是佐鳥沒發文的理由。
不過在拍成品圖的這幾天發生了比較尷尬的狀況,我們晚點會提到這件事。
本次的更新內容為組件的簡單介紹,以及最後的水冷改裝工作。
完成圖和基本測試目前絕贊進行中。
幕間:水冷零件、零組件介紹
一、水冷零件
構成散熱系統的心臟、血管與骨肉,本系統以內徑10mm/外徑14mm的壓克力管構成。
首次採買的硬管零件和過去所使用的幾乎沒有共通性,筆者選擇的是中低價位、品質沒有逾越最後一條防線的產品。
正向點說,CP值相當漂亮;另一方面而言,到處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隱憂。
我... ... 我才不擔心呢!(撇頭
https://i.imgur.com/FWpdYsn.jpg
核心零件的水冷排、水冷頭為德國Alphacool純銅產品,幫浦為大陸Bykski控速水泵。
壓克力管、各種接頭,乃至於水冷液則均為大陸Barrow出品。
https://i.imgur.com/P0bktzr.jpg
https://i.imgur.com/p0Kipl9.jpg
https://i.imgur.com/wlqUlJx.jpg
Alphacool NexXxoS XP³ Light - Black Chrome,全銅製結構,帶噴射水道。
本來在這孩子和Phobia的產品間游移了一會兒,但最後還是覺得和冷排湊一套感覺比較有裝備加值(?
https://i.imgur.com/Ev9c2mh.jpg
https://i.imgur.com/Z4bIW2O.jpg
Alphacool NexXxoS XT45 Full Copper 280mm,當初一看到各站開箱提到DS200支援280厚排的時候幾乎立刻就買了。
結果嘛… … 就是前面那樣囉(苦笑
比較特別的是兩個出水位置都有三個方向可以選擇,底部也有預留保養用的排水孔。雖然方便,卻也讓這孩子原本就超過280mm規格的尺寸變得更大了。
https://i.imgur.com/eThwMYN.jpg
冷排內部的雙層水道。
https://i.imgur.com/lafquNU.jpg
https://i.imgur.com/q40oSId.jpg
Bykski PUMP-H SC1000,揚程號稱7米,流量約840L/H,帶手動控速及3pin測速。
實際使用時噪音和震動都滿明顯的,不過水壓很讓人滿意。
咦?你問我為什麼?
… … 這孩子第一次啟動的時候就把出水口的水管噴掉了嘛☆
https://i.imgur.com/DTySawM.jpg
https://i.imgur.com/ouxBYL2.jpg
Barrow 內徑10mm/外徑14mm透明壓克力管,較EK的10mm/12mm厚了些。
因為預計會浪費掉不少,這次直接買了8支40公分。實際上測試用掉了一支,實際安裝也只用掉了三支。
上面白色的膠條是9mm矽膠實心條,耐溫可以到200度左右,用來在彎管的時候防止管壁變形。
https://i.imgur.com/FkLG8OC.jpg
https://i.imgur.com/0pv00Qr.jpg
外徑10mm/內徑14mm。
https://i.imgur.com/cTvMXN0.jpg
豪華的(實際上也幾乎是最花錢的)水冷接頭、連接頭、對接、延長座、轉接頭、止水閥、平衡閥、球型三通中間的是電子式流速計、下方的則是配合水箱使用的測溫探針,都是由大陸Barrow出品。
這個品牌的接頭價格大概都在EK等大廠的1/3~1/4之間,設計多直接沿(ㄈㄨˋ)用(ㄓˋ)Bitspower及Koolance方案。
品質當然是有落差,但水冷使用的規格都是成熟的工業規格了,意外的沒有發現太嚴重的問題。
https://i.imgur.com/K36ozVY.jpg
出水頭的部分這次主要使用手鎖式的連接頭,也購入了幾個直插式的備用。除了出水頭之外用得最兇的就是90度旋轉座了。
這大概就是軟管和硬管水冷差異最顯著的地方了。
硬管系統在安裝上彈性較小,極為仰賴各種角度的轉接座、對接和延長座,成本也就一口氣水漲船高。尤其是如果不打算進行彎管,那花費可是得嗑上幾個月泡麵呢。
https://i.imgur.com/QKBq7Yw.jpg
本次改裝以雪地為基調,水冷液自然也就打算採用白色。
目前市面上可以買到的白色水冷液似乎只有EK的Pastel WHITE這款,日前也在友站看到前輩自行調製。
但是為了省點預算就直接訂購了Barrow的白色水冷液… … 前面提到的糗事也就從這裡開始說起… …
上圖是本產品放了一週、兩週、三周到一個月的比對圖,大約放了一個月之後就會油水分離。
筆者本來認為在流動系統裡這個沉澱速度應該是無傷大雅,然而,這款水冷液使用的染料它竟然會沾黏在壓克力管壁上,用沒三天水冷液立刻變成透明的、水箱和水冷管積了一層雪Orz
嗯… … 這都是後話了,主要的水冷組件介紹到這裡,下面則帶過系統零組件。
二、系統組件
本次的系統是在WD舉辦的徵文抽獎活動中幸運獲得的,之後經過了幾次交換。在這裡先致上最高的感謝之意,否則筆者大概一輩子也用不起這樣的設備。
https://i.imgur.com/KeUqW5o.jpg
在處理機殼的時候就這樣放在筆電散熱座上用。
https://i.imgur.com/2sdlbBn.jpg
大家都很熟悉的Intel Core i7-4770K,體質普普。
https://i.imgur.com/WEnHT4j.jpg
Avexir core series DDR3 2133記憶體4G*4。
LED呼吸燈燈條設計十分夢幻,這次是紅光版本。
https://i.imgur.com/mBrac0H.jpg
https://i.imgur.com/4wHOixw.jpg
ASUS MAXIMUS VI FORMULA,Z87晶片組。自從開始接觸水冷之後Formula系列一直是筆者心目中的神版。乾淨的音效和自帶MOS水冷頭,實在是美到不行。
6代加上裝甲之後整個版型更是… … 噢。
雖然後來有網友提到MOS區的水冷頭是鋁質的,和其他銅製冷頭可能會產生電池效應。
但是誰在乎呢?
她是這麼的美麗不是嗎♡
https://i.imgur.com/MUCr8z5.jpg
https://i.imgur.com/EK7gp7b.jpg
ROG POSEIDON GTX770,這張也是怎麼說… … 後來貶抑的部分比較多,不過筆者第一次在去年六月看到這個設計的時候尖叫的就像是第一次聽五月天現場演唱會的小女孩一樣,覺得這複合散熱簡直天才。
所謂的DirectCU H2O散熱器最後雖然不過是在均熱板上添一條6還8mm的銅管當作水道,但這倒是不減她的經濟效益,又能湊出ROG套裝,何樂而不為呢。
延伸閱讀:
【DirectCU H2O】加水行不行?ROG POSEIDON GTX770散熱效能簡測
https://i.imgur.com/XV2jBpO.jpg
SeaSonic SS-520FL,在尋找電源的時候,為了搭配模組化線材,筆者想要的是全模組化、600W左右、轉換效率越高越好的產品,在預算限制之下精算了主機的耗電量,最後選擇了這款電源。
https://i.imgur.com/jTfwZDb.jpg
ROG Front Base,對前置監控面板的選擇,有考慮過用Aerocool Cool Touch-E搭配NZXT hue的組合。但最後在玩家聯盟無意間看到了這孩子,便直接向大陸ASUS做訂購了。
以ROG來說道不是很貴的配件,除了監控功能之外還具備逃生模式之類的有趣功能,非常有意思的產品。
窩回去繼續敲字,晚點見=D 六、水冷系統安裝
這禮拜筆者住的租屋處樓上開始進行地板刨除,每天早上都在噪音凌遲中醒來… … 日間幾乎無法待在家裡。
本文終於來到最後的水冷系統安裝部分,由於幾乎是一個晚上全部拚出來的,回過頭來發現似乎漏了些過程(汗),這部分筆者會試著用影片補足。
本次將從零組件上機、最後修改、整線,來到硬管加工、配管的部分,上水和實機照。
https://i.imgur.com/qbMHlL2.jpg
徹夜工作前在小陽台臨時搭起的0.5坪工作間,雖然用起來還算方便,不過擺好了之後才發現把廁所的門完全堵死了,半夜的時候各種意義上超危險☆
1、 零組件上機
硬管水冷在安裝上需要直接在所有零件裝妥後才能開始配管,試水的時候也只能直接在安裝好的狀態測試,風險稍微大些。
CPU冷頭
https://i.imgur.com/ZXEL79c.jpg
首先是CPU冷頭的安裝,使用的散熱膏是MX-4和之前剩下來的Liquid Ultra液態金屬。
https://i.imgur.com/buy8DDF.jpg
https://i.imgur.com/D0SokY3.jpg
https://i.imgur.com/F6pAOD2.jpg
處理得滿多次的了,塗起來還算駕輕就熟。
先用MX-4框出外沿防側漏,然後使用水彩筆輕輕將少量液態金屬刷開,水冷頭底部則依照4770K的晶片位置塗上一小塊、好方便液態金屬接合。
https://i.imgur.com/WxnrNOl.jpg
CPU冷頭上直接安裝快速接頭、MOS冷頭則使用90度出水頭。
水冷排安裝
在安裝水冷排時遇到幾個小問題,由於Alpha cool冷排附的沉頭螺絲實在太纖細,連鎖風扇都會直接滑下來。
https://i.imgur.com/cHIOdFC.jpg
找來找去最後找到了這個像是滑司的電鍍紅色M3螺絲鋁質墊片,套上去之後就比較好鎖固了,改裝上似乎滿常被用到的。
https://i.imgur.com/RgoF3PK.jpg
https://i.imgur.com/KK9i7Cw.jpg
修改了一下機殼正面的風扇鎖點,最下方超出去的部分使用L型鐵片做延長之後固定。
https://i.imgur.com/4913FFU.jpg
頂部冷排也使用這批螺絲固定,感覺上視覺效果是比用一般的螺絲好上不少。
風扇安裝
本次使用的電源是海韻的520FL無風扇電源,然而,由於筆者打算把電源和線材都藏起來,還是得加裝輔助散熱的風扇。
https://i.imgur.com/GFatwDC.jpg
使用Scythe的KAZE-JYU Slim10公分薄型風扇,加上模型用鋁網防止異物捲入。
https://i.imgur.com/uRtdK79.jpg
本來也有想過直接把風扇裝進電源的內部,不過海韻的保固貼紙比較難處理,於是最後使用防震拉釘固定在機殼底部的外側。
https://i.imgur.com/XaWMbat.jpg
後方則裝上塗白的風扇護網,一樣用拉丁朝內固定。
飾板安裝
https://i.imgur.com/o6ILmRf.jpg
用泡棉膠和強力雙面膠將需要固定的飾板先定位,然後逐一裝上內部零件。
https://i.imgur.com/xvOk9A3.jpg
https://i.imgur.com/vzo7RdG.jpg
https://i.imgur.com/zl6niOU.jpg
把飾板和出水頭都安裝上去之後,配管方式就確定了。
接下來則是處理配線的部分。
整線
使用了軍綠色的模組線,整線原則當然就是盡量減少露出來的部分,外露的線材則盡可能處理得平整。
https://i.imgur.com/W9CMM2N.jpg
由於底部還要放幫浦,配線自然得盡量緊湊。
https://i.imgur.com/VG0MT50.jpg
24pin在從背板出線之前先安上一組模組理線梳。
https://i.imgur.com/VynqPsj.jpg
https://i.imgur.com/bwnz4zB.jpg
機殼本身付的19pin接頭帶了向下相容用的USB2接頭,雖然方便但是用不到的時候不免顯得累贅,直接把它剪掉用絕緣膠帶包起來。
https://i.imgur.com/kR9ep9d.jpg
DS200的空間設計上沒有預留太大的背線空間,仍然需要把背部線材弄整齊才關得起來。
https://i.imgur.com/4Wf6ncx.jpg
機殼付的測溫探針筆者將之貼在第一個冷排的進水口處,作為機殼內溫度與末端水溫的參考值。
https://i.imgur.com/LU5bQxJ.jpg
https://i.imgur.com/46EUpNk.jpg
https://i.imgur.com/JS04Y8k.jpg
SC-1000附有手動的控速旋鈕,將PCI擋板挖出適當大小的洞固定在後方以便使用。
https://i.imgur.com/4wJpcNY.jpg
測量過各組件的出水頭相對位置後,使用泡棉膠將幫浦固定在硬碟架旁。
https://i.imgur.com/nQU3hr2.jpg
1號水箱底部鎖上測溫止水頭,連接到主機板上。
https://i.imgur.com/oqy6cKO.jpg
走線和配管方式都確定之後,把之前做到一半的隔板拿出來,切出穿線、穿管用的開孔。
https://i.imgur.com/irXSwbR.jpg
三度確認主機板底部的連接線都正確接上後,便把隔板卡上。
https://i.imgur.com/aadDrE6.jpg
https://i.imgur.com/lI3gANM.jpg
顯示卡的電源線同樣使用模組理線梳先排列整齊之後再穿出。
至此元件配置完成。
2、硬管加工、配管
初次挑戰的硬管加工!
使用14mm外徑壓克力管,因為還不是很熟悉作法,配置上每一段水路盡量只彎一次、只彎90度一種角度。
https://i.imgur.com/pK8VWjt.jpg?1
配管比起一開始的設計,決定讓CPU冷頭出水後直接接到MOS部來降低複雜度,水箱也還是決定擺直了。
https://i.imgur.com/eTPOwjo.jpg
準備的工具有熱風槍、電磨、矽膠耐溫實心條,用來固定電磨的虎鉗、輔助彎管的50mm白鐵豆滑車(槽徑15mm);另外就是修邊用的筆刀、銼刀,還有測量用的游標卡尺與各種尺規。
https://i.imgur.com/v61IL4G.jpg
硬管的接頭和軟管一樣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插式的、一種式手擰式的。
直插式的接頭固定方式很單純,直接把硬管插進帶有兩圈O環的管座裡,利用O環來止水。(圖左)
手擰式的則是在直插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圈可鎖固的旋帽,利用旋緊時的壓力將O環向內緊壓,達成更牢靠的水密性。(圖右)
https://i.imgur.com/Afn0Sar.jpg
直插式的優點是體積比較小,也比較短,在空間受限的時候比較好用。
手擰式的安裝上比較方便,但是體積就大了點。
理論上來說手擰式的比較安全,不過直插式的接頭O環通常會設定的比較緊,所以也不一定就比較容易漏,重點還是壓克力管本身要夠平整,才能減少內部水壓造成脫管的狀況。
https://i.imgur.com/K36ozVY.jpg
除了些延長座之外,本次主要使用的轉接頭。
裁管
以下是筆者本次安裝時使用的裁管方式,基本順序是測量→切割→打磨→安裝。
https://i.imgur.com/7brMzbg.jpg
用皮尺配合游標卡尺做測距,並且將兩邊出水頭的深度也列入計算。
https://i.imgur.com/B1pwt2V.jpg
把壓克力管墊到適當的高度,盡量平穩地邊推邊轉,用電磨切一圈弄下來。
如果手邊有線鋸台那就更好了,可以省下許多校準的功夫。
而沒有電動工具的朋友也可以買一把好一點的鋸弓搭配適當的台座來切管。
https://i.imgur.com/k4WDtac.jpg
裁下後用筆刀把毛邊修掉,當然也可以使用專業的修邊刀來做倒角處理。
https://i.imgur.com/UUsktag.jpg
使用銼刀磨去鋒利的外緣,以免安裝時刺破止水O環。
再拿砂紙打磨過就OK了。
這部分是硬管安裝時最花時間的,相對的也是最重要的。
水管兩端越平整、和管座的空隙越少,就越不會產生將管子外推的壓力。
https://i.imgur.com/4GJq3Jj.jpg
套上手擰旋帽和自緊用的O環。
https://i.imgur.com/eb6TPxS.jpg
https://i.imgur.com/X90bGKr.jpg
插入兩邊管座後鎖緊,壓壓看確定有平行對接、長度也正確。
彎管
使用壓克力硬管時能否有效控制成本的重點,利用壓克力管的熱塑性,玩家可以在適度加熱後,將硬管彎曲到需要的角度,從而減少轉接頭的使用、或者創造特殊的水路。
而這部分也是筆者一開始對硬管水冷最大的疑惑,該怎麼樣才能彎得準確、彎得漂亮?
以下提供筆者的彎管流程供參考:
https://i.imgur.com/AukCcmy.jpg
簡單的幾個步驟,有適當的工具的話,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https://i.imgur.com/mrCpEPp.jpg
首先將耐溫膠條塞進壓克力管中,固定壓克力管防止變形。
也聽說有前輩在管內塞滿細鹽來達到同樣的效果,但這做法似乎就比較少見。
https://i.imgur.com/uD7QAXM.jpg
接著將需要彎管處在熱風槍上均勻加熱40秒左右。
除了彎管位置的正中央之外,兩側也都要加熱到,才能彎出漂亮的弧形。
https://i.imgur.com/tUUgAH0.png
在壓克力管軟化之後,使用固定具將壓克力管彎折到需要的角度,按著等它冷卻。
除了彎管專用的固定具之外,其實也可以簡單大致對準就直接彎折,或是靠著筆桿之類的柱狀物來彎就行了。
筆者使用的固定具是吊索用的豆滑車,凹槽的寬度剛好和壓克力管管徑相同,這麼彎比較不容易變形,但缺點就是轉角的半徑比較大。
https://i.imgur.com/DbeWA6D.png
彎起來就像這個感覺。
https://i.imgur.com/ulHak5H.jpg
前面提到彎管的時內部塞入的實心膠條、加熱以均勻為上,這張圖就是做為比對。
圖左的壓克力管是沒有用膠條也沒有用固定具直接彎折的情形,雖然還是可以使用,不過看得出來管徑受到了壓縮。
圖右則是只有加熱到中間一段,所以兩側看得出比較生硬的折角。
接下來是筆者做90度彎管時的測量方式,其他的角度測法也差不多,這邊就不詳述了,以後再另開主題研究吧。
https://i.imgur.com/oYJlaIu.png
如果想要在彎管後就可以直接修邊安裝,可以參考這個做法。當然,邊做邊修也是個方法,只要角度彎對預留充分的修整空間就行了。
安裝過程就看看以下的影片囉,對硬管的裁管與彎管方式有興趣的玩家也歡迎直接在這邊詢問:
【Project PRAVDA】Water Cooling Rigid Acrylic Tubing Log
https://i.imgur.com/9ZyU4AG.png
5xJUd8Vdffc
Info:
Project inspire by anime "Girls und Panzer", design base on feature of Pravda high school.
CPU :Intel Core i7-4770K
MB :ASUS MAXIMUS VI FORMULA
RAM :AVEXIR core series 4GB*4
VGA :ROG POSEIDON-GTX770-P-2GD5
SSD :Intel SSD 520 Series
HDD :WD Black 1TB、Seagate 2TB
PSU :SeaSonic SS-520FL
CASE:Aerocool DS 200
Side board picture from pixiv, "プラウダ高校" by MARSHAN.
https://www.pixiv.net/member_illust.php?mode=medium&illust_id=37541424
配管
https://i.imgur.com/R5GbpaM.jpg
因為成本上的考量,管路配置是以盡量彎管處理做規劃,和運用大量轉接頭的直線設計感覺會比較不一樣。
https://i.imgur.com/NeOVlhu.jpg
水路配管完成圖。
連筆者自己都不太敢相信,一夜之間就把管路都完成了=D
https://i.imgur.com/8R2dHIk.jpg
https://i.imgur.com/MwsxOD5.jpg
把飾版的部分也安裝上去,畫面上就凸顯出硬管緊湊的簡潔水路囉。
https://i.imgur.com/QKO7sSy.jpg
正面部分貼上訂做的銀色商標貼做最後修飾,搭配一些成品的金屬貼紙使用。
https://i.imgur.com/sqAxNTy.jpg
對不起WD的貼紙不小心撕壞了(遮臉
你說Bykski和Barrow?嗯… … 撕壞了就算了吧。
這樣一貼就感覺成為了超級英雄一樣,自我感覺超良好˙ˇ˙
… … 當然只能持續5分鐘☆
3、上水
https://i.imgur.com/hgvsTLF.png
水冷液使用Barrow的白色水冷液,「一開始」真的像是鮮奶一樣均勻漂亮的純白色。
硬管在上水的時候比較沒有什麼快速消泡的方式,這次是分別從頂部冷排和水箱兩個地方做注水,跑了好半天才終於聽不見水聲。
https://i.imgur.com/xLeLpX6.jpg
剛完成時的上水圖,這時候的筆者滿心被第一次完成硬管作品的達成感給填滿,以至於沒有料到接下來發生的慘事Orz
地吹雪
成品圖,點圖放大。
https://i.imgur.com/QKcZzv9.jpg
從這張就能看出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吧(笑
這是上水之後第三天,水冷液變得澄清如水,原本的染色劑… … 則刮花般地附著在管壁上。
https://i.imgur.com/5NwJMb4.jpg
就這麼一瞬間,剛完成的全新系統,立刻添上了歲月的滄桑。
https://i.imgur.com/clus8y5.jpg
https://i.imgur.com/VqlsrjC.jpg
飽經風霜的舊化處理般,染料層層附著在管路與水箱中。
https://i.imgur.com/fqynw9E.jpg
雖非刻意為之,照片底下的景象倒也有著幾分雪地行軍的自然筆觸。
從正向的方面來想,真理高中的隊長和副隊長是作品中少數有別名的角色。「地吹雪」的卡秋莎,以及「暴風雪」的諾娜。
要說這樣的意外反而讓系統更切合主題,也不無不可吧。
https://i.imgur.com/7kyD7zb.jpg
770 POSEIDON的呼吸燈與主機板相輝映。
https://i.imgur.com/GIvKdvT.jpg
記憶體同樣是紅色呼吸燈。
https://i.imgur.com/Sjv9Zvp.jpg
拜整線梳之賜,柔軟的傘兵繩可以整齊地出線。
https://i.imgur.com/62ExMgU.jpg
遺憾的就屬水流計了,其他部份都是半透明的花白,不知道為什麼只有這個地方完全被染料染白,看不太到底下的槳葉。
小結
雖然發生了這樣的意外,倒是不影響一般使用,筆者換了幾次水、洗掉多餘的染料之後還是先這麼讓她運轉下去。
可以預料的是未來在清理水冷頭以及冷排的時候,勢必會碰上不小的問題吧(苦笑
最後就讓筆者記錄下成品的運轉模樣,總結本次的改裝內容。
https://i.imgur.com/9uBkOCC.jpg
https://i.imgur.com/DGJc5MK.jpg
正面雪地基調、配合ROG Front Base的LED Pannel,內裝則是標準的紅軍配色。
https://i.imgur.com/0GJrUua.jpg
https://i.imgur.com/iffBOkp.jpg
背面則是真理高中版的Girls und Panzer LOGO。
https://i.imgur.com/swNAJrj.jpg
頂部白色網孔上蓋,LED面板演色也都配合機殼以白色為主。
底下就是幾經修改才好不容易容納進去的XT45 280mm厚排。
https://i.imgur.com/5Ysv42Q.jpg
側面飾板將底部的電源線、幫浦、硬碟架和正面冷排隱藏在後,做出大面積的深紅碳纖維表面;綴以金色及軍綠、和背景的黑色,以柔和的LED黃光映襯。
https://i.imgur.com/idKS0kL.jpg
在彩色透明印刷的壓克力側板底下,刻畫著風雪痕跡的硬管管路。
安裝部份至此,Project PRAVDA便完全完成了,非常感謝所有留言參與及耐心閱讀的讀者。
這幾天筆者應該會再多拍些正式的成品圖,並做些基本測試。
未來計畫把這次硬管安裝的心得再整理成文,
或許這麼做的期間會想到些新點子也說不定,就有勞各位再陪我一陣子囉☆
掰掰~https://i.imgur.com/hXguBh6.png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