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 100K IOPS的關鍵點! OCZ VECTOR 256GB & PLEXTOR M5 Pro 256GB
2012年11/30,OCZ發表搭載完全自主研發Barefoot 3主控制器的VECTOR SSD,並且在256GB產品的4KB隨機讀取上,可以高達驚人的100K 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輸入輸出運轉次數),也是第一款達到此效能的消費級產品,不過雖說是消費級產品,但因為產品定位是在效能級VERTEX 4之上的旗艦型2.5吋SSD,擁有較高的產品售價,一般玩家想要入手,可是要有相當程度的決心與代價付出。
面對OCZ Vector這樣100K IOPS的效能衝擊,另一間具有韌體研發能力的SSD廠商-PLEXTOR,非常罕見地為了效能的提升,而發佈了M5 Pro的v1.02韌體,並稱之為Extreme版,其中最重要的地方當然也是為了讓其產品也能夠到達100K IOPS的成就。
市場上這兩個具有強大4KB IOPS處理能力的256GB產品,雖然所處價格帶有些落差,但筆者也還是要來測試並比較一下兩者間的差異。一般來說,透過常見的測試軟體,實在是無法得到廠商所宣布的最高IOPS值,就算是使用IOMETER,在不同的設定值與個人電腦平台上,也只能夠得到較為接近的結果而已。因此筆者此次測試的目的在於比較兩者的效能特性,以及究竟哪個可以得到更為接近100K IOPS的成就。
概述一下兩款SSD的規格。OCZ VECTOR 256GB SSD採用完全自主研發的Barefoot 3控制器、512MB的DDR3快取記憶體、Micron 25nm製程晶圓,並由OCZ自行封裝的同步型FLASH顆粒。官方的效能規格為,最大循序讀/寫:550/530 MB/s、4KB隨機讀/寫:100K/95K IOPS。
至於PLEXTOR M5 Pro 256GB SSD的部分,使用Marvell 88SS9187控制器、同樣512MB大小的DDR3快取、Toshiba的19nm Toggle FLASH顆粒。更新韌體後成為M5 Pro Extreme版的官方效能數據為,最大循序讀/寫:540/460 MB/s、4KB隨機讀/寫:100K/86K IOPS。
OCZ VECTOR與PLEXTOR M5 Pro同樣都是7mm低厚度的SSD。
兩者都是全鋁合金的外殼,因此都能得到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但相對於M5 Pro簡單且較薄金屬厚度的外殼,VECTOR的外殼設計由厚邊框與上下蓋的機構組成,相當堅固且有重量感。
p第一印象:韌體更新
將SSD上機使用之前,筆者真的很建議先執行韌體更新。OCZ的Tools在其官網上的下載區就可以找到,透過OCZ Toolbox就可以來將其系列產品進行韌體的更新、SSD資訊查詢、以及安全性資料抹除的功能。
OCZ Toolbox的介面,一直都沒有中文版是較為可惜的地方。
目前VECTOR SSD的韌體版本,自從上市之後一直都停留在v1.03,並沒有新版本可以更新。可見OCZ對於此旗艦型產品,是經過了較多測試檢驗之後才上市的,韌體版本穩定,還沒有缺失需要改進。
在PLEXTOR方面,其實筆者直到這半年,才知道原來它也有做Tools,只是必須要到官網的會員專區才能下載,既然是會員專區,顧名思義,必須要先註冊帳號,並且登入購買購品的序號。
或許是經過了許多消費者的反應,目前在其下載頁面的軟體及工具程式中,就可以直接載到Plextool了。
Plextool v1.07版的介面,一開始就會顯示剩餘空間(若SSD有格式化)、健康狀態、使用次數等數據。而從上方的裝置顯示中,可以看到這顆M5 Pro還是停留在最初的v1.01版韌體,原廠出貨前並沒有做更新。
但Plextool並不能像OCZ Toolbox一樣,透過Tools就能夠直接更新韌體。按下FW UPDATE,它會連結到官網的該產品韌體下載頁面,必須要手動下載,並且想辦法將韌體"ISO"檔燒成光碟或是掛載到隨身碟中,來進行更新的步驟,非常地不親民。只是,在筆者測試的當天,似乎連連結都有問題了......
實際到PLEXTOR的台灣官網一看,M5P區域裡的韌體全被拿掉了,只剩下PDF檔。
打開PDF一看,原來在上個月還有發佈了最新的v1.03版,以修正部分問題。
只是在PLEXTOR的其它國家官網中,只有在英國版中才能找到韌體,且還只有v1.02版。
不得已,只好出動"谷哥大神",終於順利地找到了最新的v1.03版。但聽說韌體是PLEXTOR當天下午突然從官網上撤下來的,且v1.02與v1.03在效能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此筆者還是保守一點,只升到v1.02版就好。
但問題來了,官方提供的韌體竟然是"ISO"檔,官方的教學也竟然是教你把它給燒錄在光碟中,重新啟動並選擇光碟機開機......我暈~都什麼年代了還在這種教學,而且都有SSD控制器韌體的研發能力了,就不能夠寫一套能自動執行的.exe檔嗎?抱怨完了,韌體升級也還是要做,因為在v1.02版之後才有100K IOPS的能力。
筆者透過UNetbootin軟體,將ISO檔掛載到隨身碟之中,接著選擇隨身碟開機來更新韌體,細節不贅述。
可以看到,已經將M5 Pro 256GB更新成v1.02版韌體,終於可以好好地測試了。
不過PLEXTOR之後又重新將v1.03版韌體給重新放上官網了,有購買的消費者可以進行更新。
p測試成績比較-1
這裡是筆者的測試平台資訊,為了能獲得更高的IOPS,將CPU往上超到4.6GHz。可惜此版BIOS與i5 3570K還是有些相容性的問題,倍頻再往上調就會不穩了,筆者也不想動BCLK,所以就穩跑4.6GHz就好。
首先當然是能得到最大傳輸速度的ATTO測試,左方為VECTOR,右方為M5 Pro,兩者都能有官方宣布的效能標準,VECTOR在最大讀寫能力的設定上,尤其是寫入,是明顯要比M5 Pro要高的。但仔細觀察,在較小檔案的讀取部分,M5 Pro會較優秀。
在CDM的部分,以下測試成績的左方為VECTOR(J槽),右方為M5 Pro(K槽)。OCZ官方的效能註解裡,指出4KB隨機讀取的100K IOPS是在此軟體的4K QD32項目中所得到的,在筆者的平台上,能有97.8K IOPS的成效,已經是非常接近了!至於M5 Pro,4K讀取就高達了38.8MB/s,是較為特別的部分。
HD Tune Pro 5.0之後增加的傳輸速度測試,可以很方便地得到4KB單一與不同QD的IOPS值,結果與CDM的測試一致。在QD32的項目上,VECTOR表現要比M5 Pro好,也更接近100K IOPS,所以在需要多工資料存取的環境裡,VECTOR的效能較為強大,不過在較少執行續需求的環境中,M5 Pro的4K讀取能力會比較好。
接著的AS SSD測試當中,擁有讀取、寫入、以及總分的分數,讓人容易來比較SSD的效能高低,並且還有ISO/程式/遊戲檔案的模擬複製測試。M5 Pro因為較傑出的4K讀取表現,因此在讀取部分與VECTOR的成績相當接近,只不過寫入就有段差距了,這也明顯地影響了總分的部分。而Copy的測試上,M5 Pro在GAME的部分會比VECTOR好,是筆者較為訝異的地方。
將AS SSD的主測試轉換為IOPS顯示。
Anvil這套軟體,因為有多種設定項目,逐漸成為新一代的SSD測試權威軟體。上方為OCZ VECTOR 256GB的成績,在預設的讀取測試方面,因為進行的多工程度都不多,最大只在QD16,所以VECTOR的整體讀取表現會比M5 Pro要差,不過憑著傑出更多的寫入表現,整體成績也還是比較好。
p測試比較-2與結論
在Anvil Benchmark之中,還可以單獨調整QD值來進行4KB隨機讀/寫的測試,以彌補預設最高只有到QD16的不足,並且能得到類似IOMETER的IOPS結果,相當方便。
首先調成常見的4K QD32測試,上圖VECTOR的讀取就馬上來到了97.8K IOPS。同樣的環境下,下圖的M5 Pro只能得到95.2K IOPS。寫入的部分,因為兩者先天上效能的寫入設定就不同,因此一值都有著落差。
將QD值提升到64,兩者的寫入能力都降低了,寫入測試的極限也只到QD64,但讀取卻又成長了。上圖的VECTOR已經來到了98.3K IOPS,而下圖的M5 Pro則小幅成長到95.3K IOPS。
最後是QD128的讀取測試,上圖的VECTOR來到了98.5K IOPS,而下圖M5 Pro則是95.7K IOPS。
跑完了這些軟體,當然也還是要有模擬一般個人系統使用環境的PCMark 7測試。在更新為v1.4.0板之後,在儲存的方面增加了"Raw"的成績。VECTOR在一般成績上是低於M5 Pro的,不過在Raw的部分卻高出許多。
<結論>
筆者這次的測試目的,是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上,得到兩款標榜有100K IOPS的SSD,究竟誰的表現才是最接近的。而得到的結果,果然還是一分錢一分貨,M5 Pro的4KB隨機讀取,其實只有在95~96K IOPS的程度,而VECTOR是能有98K IOPS效能的,但都必須要在QD32以上的QD64甚至QD128的狀況下才能達成,在有高度多工需求的環境下也才會比較實用。
頁:
[1]